Friday, December 19, 2008

無言的山芙蓉








山芙蓉,這個又叫做三醉芙蓉的植物,一日三變的花朵,為她自己取得了這個美名。我是在去年的秋天和她第一次見面,就在校園的外圍,那時夏天的花已悄然退去舞台,而她卻與涼涼的秋風起舞,綻放著白中透著粉紅的花瓣,她的美我看到了,然而那時來來去匆匆,未能即時捕捉她的身影…
今年的秋天,我們又碰面了,就在早上接送孩子的路上,心裡想著,我要用相機捕捉她的美,一次次的想著,卻又一次次的忘記,每當經過那兒,她還是一次次無聲的向我招手,要我別忘了她的存在。
有一天的下午,我特別提醒自己,早點到校,利用空檔去看她,是的,我記得了,我帶著相機,走過一條彎曲的巷道,來到她的面前,然而令我訝異的是,早晨那群盛開的花朵跑到那兒去了?我的眼前只剩下一朵朵閉合的花瓣,那種閉合的紅,是羞澀的紅,是休養的紅,與早晨奔放的她是如此的截然不同。是的,我得再殷勤點,才能取得她美麗的容顏,有人說:「山芙蓉如紅顏多薄命,因為她的花只開一天…」,事實上,經過幾次的觀察,我會說那是她的睡眠運動,就像農夫一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休息是為了明日綻放的活力,只是沒想到,下午三四點就進入打烊的狀態,也好,這樣讓我更加認清她的的本質。
學校的山芙蓉比校外的山芙蓉晚了幾個星期,雖然慢了一步,還是在這沉寂的冬天裡帶來一股活潑的朝氣。她雖不是蘇軾筆下的「溪邊野芙蓉 ,花水相媚好」,也不是毒死神農氏的斷腸草(註:這二者都是木芙蓉,與山芙蓉同錦葵科木槿屬),卻是台灣特有種的植物,如今卻成了刀下魂,昔日的丰采已不再,換成一株株矮小的植物……我不是唾棄那些植物,而是一株植物要長大到可以綠意盎然,可以滿株的花朵,那是需要好幾年的時間啊!
何謂生態保護?要保有自然生態,最好就是保留原樣,只做部分的修剪,太多的人為,只是破壞多於保護,許多棲息此地的生命,因山芙蓉的逝去也跟著消長,那些失去的東西,要花多久的時間才能恢復?
或許,過了幾年,此處枝葉繁茂,人們會忘了山芙蓉的存在,而我,依舊記得那些曾經對我招手的山芙蓉,那些在寒風中展現嬌顏的山芙蓉……

Wednesday, December 17, 2008

英語成語_hair

從國中到現在,學了數年的英語,到現在都沒有長進......
常常有許多的想法,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總是空想而窒礙不前,
所以我決定從今天開始記錄自學的英語,
記錄是要讓想法付諸行動,
記錄也是要讓日漸不中用的腦袋有回憶的依據......
歡迎各位好手補充說明,讓我有進步的空間.
So.....
今天學到成語與hair的用法有關,而且還與情緒相連結呢!

如果今天你讓自己稍微放輕鬆,啜飲一杯咖啡,聽個音樂,暫時放空自己 ,
你就可以跟別人說:「I let my hair down.

如果有人心情不好,大發雷霆,你想安撫他的情緒,
你就可以這樣說:「Keep your hair on.」

如果你對某件事很擔憂,弄的神經很緊繃,
你可以告訴別人:「I’m tearing my hair out.

你是否發現了這些成語所表達的情緒,與我們當下的行為剛好相合呢?!

希望各位天天都有「I let my hair down.」的時刻……


最近剛好發生一件令人沮喪的事,我試著用這三句表達心情感受:
I often let my hair down with my sons after school. One day,I was same as before ,but I found some school trees which were cut and put on the ground.Why? Why did they do that? These trees(Hibiscus taiwanensis Hu) were in blossom. They were so beautiful. I couldn’t believe what I saw. I was tearing my hair out. I complained to my friend. she told to me「I didn’t know what happened,either. Just keep your hair on.」I whispered…

資料來源:BBC_learning-english

Tuesday, December 16, 2008

讀妳的心!


孩子的姑姑寄來一封電子郵件,內含讀心球,上面寫著“吉普賽人祖傳的神奇讀心球,它能測出你的内心感應”……我相信看到這句話的人,幾乎都會好奇的玩一玩,試了幾次之後,接著眼神發亮,嘴裡說著:「It’s amazing!!太神奇了!」,然後傳給他人,不再細究,我就是這樣的人。然而老公就是不信邪,認定她根本沒有理由知道心裡的想法,於是就定下心來仔細研究,當天晚上,他就告訴我他不到三分鐘就弄清楚讀心球的原理…哇喔!老公更神奇,竟然破解她的原理。被他這麼一說,不甘心腦袋退化的太快,於是我也認真地研究起來,嗯!,原來如此,於是我也把這遊戲介紹給兒子玩,並提示他們留意所計算的數字,經過幾次的觀察,他們也都能發現讀心球的原理,竟然與數學有關,除此之外,我還發現這可讓小兒子練習二位數的減法……對於老大,我們還進一步延伸到未知數的推論和通用的公式,這讀心球儼然成了我們數學研究的題材,真是令人振奮。

現在我就來揭開這秘密囉!首先我們要先知道她的遊戲規則:
1、任意選擇一個兩位數 (或者說,從10 ~ 99之間任意選擇一個数),把這個數的十位與個位相加,再把任意選擇的数减去這個和。
例如:你選的数是23,然後 2+3=5,然後 23-5=18
2、在圖表中找出與最後得出的數所相應的圖形,並把這個圖形牢記心中,然後在水晶球上點一下。
你會發現,水晶球所顯示出來的圖形就是你剛剛心裡記下的那個圖形。
推論:設有一個二位數為ab,根據1的說法可寫成如下:

a×10+b-(a+b)=10a+b-a-b = 9a

由上式可知,算出的結果都是9的倍數,所以只要我們觀察9的倍數和其他數字的圖案,就能明白她如何讀出我們圖案了!
補充:我們還發現只要是大於9的數字,用相同的方法運算都是9的倍數唷!還有,只要你會寫程式,還可把原作者的讀心球做的更完美呢!

Friday, December 12, 2008

知足的人生


前陣子,我的姐姐來電抱怨時局的不好,我告訴她不要把心思放在她不能改變的局勢,不需要讓自己生活在怨氣中,有錢就過有錢的生活,沒錢就過簡單的生活,人最基本的需求不過就是生存罷了......最後,她認為我們彼此觀念不同,無法交談,於是就結束了我們的對話...
其實,我也會擔心經濟,但我不會去擔憂整個大環境所造成的衝擊,因為大家都差不多.
思索著人生,我的需要不多,但可以製造許多的想要,所以我在試著訓練自己生活簡單,控制自己的想要,這麼做的目的,無外乎就是讓自己懂得知足,所以我很佩服那些在逆境中成長的人,每當我看見身體殘缺的人活出自己,總覺得人生沒什麼好計較的,因為我已擁有許多......我也很感謝父母親給了我健全的身體,讓我可以自在的享受人生.

Thursday, December 11, 2008

讓脫氧劑變身成暖暖包!!



九月的某一個夜晚,在回家的路上,我們進了便利商店買兩包點心,其中哥哥選了一包小叮噹造型的蛋糕,是我印象最深刻的,記得那時我們邊走邊吃,很愉快,而且過了一會,哥哥吃完了蛋糕,還拿起了脫氧劑把玩了一下,接著好奇地問我:「為什麼這包脫氧劑熱熱的?」當下,我立刻想到暖暖包(熱包),於是我要他確認裡面的成分,就這樣我們展開了一次的科學探討的話題。
在寒冷的冬天裡,我們經常會看見一些學生手裡拿著一包暖暖包,搓一搓取暖,一副很幸福的樣子,那暖暖包和兒子發現的脫氧劑究竟有何關係呢?只要我們夠細心,檢查脫氧劑的成分,答案就了然於胸…脫氧劑和暖暖包的主成分幾乎雷同,因為目的不一樣,所以暖暖包還有其他的成分。請看下表分析:

脫氧劑與暖暖包的比較



名稱
脫氧劑
暖暖包
共同成分
鐵、碳粉
其他成分
食鹽、蛭石
目的
利用鐵與空氣中的氧結合,避免食物因氧化而敗壞。(熱反應是副產品)利用鐵與空氣中的氧結合,產生熱化學反應,提供熱能。
補充說明
1. 食鹽具有加速反應的作用。
2. 碳粉當催化劑。
3. 蛭石吸收水分。
4. 暖暖包的袋子不同於一般的塑膠袋,具通透性,可讓水和空氣進入。
5. 用一般塑膠袋自製暖暖包時,可添加雙氧水,立即看到放熱的反應。
6. 市售重複性的暖暖包是利用醋酸鈉結晶溶解的特性,達到放熱和重複利用的效果,但時效性較短。

Thursday, November 13, 2008

需要學習的讚美和愛

今天我在廣播聽見了幾則小故事,令人省思:
【故事一】
梅書迎有兩個表弟,一位住在台灣,另一位住在美國。有一天這兩個表弟一起下棋,當美國表弟輸了,他就很大方地對台灣表弟說:「你好聰明呀!」。輪到台灣表弟輸了,他很氣憤地說:「我是不小心下錯了那一步棋…」
【故事二】
艾讚媄有位表現很好的同學,看了她的作品之後,對她說:「真是太棒了!」…,之後,隔了一段時間,其他同學也邀請他來看自己的作品,當艾讚媄一看到同學的作品時,瞬間傻眼,話說不出口,頓時心裡浮現的是一種壓力,想到的是還沒完成的作品…讚美的話一句話也說不出口.

我們喜歡接受別人的掌聲或讚美,但有時總會忘了給予他人讚美,這是我們東方人慣有的模式。記得有一次我和A同事去看望B同事的寶貝,A同事不斷地以喜悅的口吻對小嬰兒說:「你好可愛唷!你好漂亮唷!你好帥唷!…」,而我卻木訥地像個木頭人,一句讚美的話好像哽在喉嚨一般,無法順暢地說出來,當下驚覺自己的行為模式竟是如此不可愛…
我們都知道對孩子過度的讚美,很可能讓孩子變成驕傲自大,適度地讚美和批評,可以讓孩子有自信及成長的空間,然而這拿捏卻常因我們看到的缺點而變調,雖然我會讚美孩子,但似乎批評多於讚美,所以哥哥有時也會毫不客氣的數落弟弟,從他數落的每一句話語,彷彿看見我對他的樣子,很不幸的是,因為這樣他又再度被我罵,因此常常有惡性循環的現象…
要避開這種惡性循環,我要學會不再用罵的或威脅的方式去要求我的孩子,因為透過身教他們也學到了這種方式,我必須學著檢查自己的狀態,學著抽離非理性的情緒,和孩子做適度的溝通,唯有自己改變,才有轉變的生機。我知道這不容易,但我願意試著去做。

Friday, October 24, 2008

尋找黃石音樂

最近開始動工家長會員的網頁,想豐富網頁的內容,於是想到了黃石的音樂...
大學時代買了一捲黃石的夢鄉人,很喜歡聽,前幾年曾想買CD回來欣賞,只可惜市面上幾乎不見他的作品.
如今,為了網頁,索性在網路上搜尋看看,未料,竟看見一則2002的舊報導,讀來令人唏噓...

附錄~ 有關黃石的報導(轉載於凡人居)

八千里路雲和月作曲家黃石 屈身大廈管理員  

中時電子報 2002年10月16日 修淑芬/台北專訪、許若薇/台北報導 

《八千里路雲和月》、《夢唐山》、《與你相逢在海上》,電視劇《紅樓夢》、《楊貴妃》等,在兩岸三地家喻戶曉的樂曲的創作者─黃石,如今為了五斗米折腰,隱身在台北一處管理森嚴的大樓當管理員。

「很多事情都是未預料下發生的」,現年五十六歲的黃石回答。在他樸素衣著、談吐身段之間,透露出一種「正經歷著生命試煉」的學習。

黃石說,「這是暫時性的工作」。黃石的一生充滿傳奇,但成名後的日子,起落非常兩極。曾經他靠接政府、廣告或電視劇的零星案子維生,但收入不穩定。後為了生活,他擺過地攤、賣過燒仙草;也曾想去唱片公司,但以他顯赫的音樂資歷,對方請不下手;而到坊間音樂教室應徵,人家要的是「漂亮女老師」;想去學校教書,沒文憑、非學術他「實在也不知道如何教起」。

黃石有一個座右銘:「我是一頭牛,吃的是草,擠出來的是牛奶」。翻開他的人生史,傳奇又顛沛。他出生於新加坡,六歲隨母回中國,十八歲那年遭文革批鬥,被歸類為黑五類,下放種田兩年被迫中斷教育。

除了幼時學過一年琴,黃石的音樂才華全靠自力救濟。文革期間沒法上學,剛好村內有一位精神異常的跛腳老婦是音樂天才,她出身廈門望族,年輕時曾赴英國皇家音樂學院習樂,但這婦人瘋言瘋語、隨地便溺,人人避之惟恐不及,黃石卻每天有空就往她家跑,想盡各種辦法來吸引老嫗「教音樂」。

廿八歲那年輾轉到了香港,唯一的專長難有發展機會,於是黃石到碼頭當送貨工人、到舊書店幫人收購舊貨,當時利用工作之便,黃石收了一整個房子的舊唱片。他大量聽歌劇、戲曲、民俗、西洋古典及流行樂,打下日後多元題材的創作能力。

卅七歲那年,黃石決定到台灣發展。黃石說,那時候窮得沒錢買鋼琴,有一天走在路上看到一家鋼琴店,忍不住跑到店裡假裝要買鋼琴,從此便養成總是找理由去「看」鋼琴,順便趁機練琴藝的習慣,後來老闆被他感動了,從此請他教授鋼琴,黃石才得以在音樂領域開始發跡。

細數過去的成就,黃石拿過金鼎獎、金鐘獎;音樂專輯《夢唐山》締造了八萬張的佳績,《夢鄉》讓大陸老兵掉淚思鄉;電視劇《紅樓夢》配樂,大陸紅學專家稱讚「比大陸作曲家更『道地』」;為新聞局量身打造的紀錄片配樂《天水人間》、《台灣四季情》榮獲休士頓影展白金獎、哥倫比亞影展銀牌獎,且曾受邀到美國卡內基音樂廳演出。

低潮了十年,黃石難過「在台灣,獨立文化人要懂得『自生自滅』的道理」,「我幫政府做了多少可說或不可說的事」,看著自己現在的處境,他懸淚忍不住想問「那麼政府又為我做了些什麼?」

黃石的起起落落,點出了文化創作者的現實無奈,突顯台灣社會就業機會的結構性問題。記得開始當大廈管理員的前一個晚上,他痛哭了一晚,第二天逼自己「學習怎麼對人哈腰敬禮」,他說「上帝都能為門徒洗腳了,如今我為了五斗米折腰,不偷不搶,怎能不更謙卑呢?」

黃石檢討,自己不擅長毛遂自薦,也不是生意人,這是他的致命點。現在的他,每天單調的重複十二小時的工作,每當值大夜班時,他總習慣獨自播放著古典樂曲,住戶說「他是最有氣質的大廈管理員」,但其實他仍有難以割捨的創作慾望,他說他最害怕失去創作所需的純粹心靈。

所以香港太陽報也發表評論表示,「不要以為這是英雄淪落江湖,黃石對現時的境遇仍泰然處之,絲毫沒有頹喪的情緒。值得一提的是,黃石的一生傳奇且顛沛,他的經歷與香港還有一段不解之緣,二十八歲那年他輾轉到了香港,唯一的專長難有發展機會,於是黃石到碼頭當送貨工人、到舊書店幫人收購舊貨,其後到台灣發展生活遭際兩極,但黃石對當下的態度平靜,這種能伸能屈、我將再起的精神,值得港人學習」。

Monday, October 20, 2008

午後的慢步調




下午一點又到了,這是一個訊號,一個結束獨處的訊號,也是我準備接孩子回家的訊息,每次到這時候,總有一份不捨,不捨獨處的時間這麼快流逝…
上星期五的下午陽光普照,是這一個月以來難得的好天氣,我下了公車,然後慢慢地步入校園,目光不時地尋找一個瘦瘦小小的孩子-他正快樂地在廣場中跑來跑去。我的孩子知道媽媽會在這時候出現,他也知道我偶而會陪他打打球,或看他溜直排輪、放風箏、溜滑梯,或者只是很簡單地欣賞校園的花草…
我們不急著回家,步調慢了下來,是因為要等哥哥放學,生活慢了下來,是因為回到家,幾乎不再出門,生活空間比較窄小,少了活動筋骨的機會,所以我們留下來等待和玩耍,雖然有時會掙扎要不要陪他在學校「虛耗光陰」,但多數的時間我決定「虛耗光陰」…
這天比較特別,車子因故進了修車廠,因此沒辦法載運動用具,更沒辦法載腳踏車。這兩天他很想騎腳踏車,因為最近他突然會騎腳踏車,這種成就感驅使他想繼續騎腳踏車,只可惜這次沒辦法滿足他的欲望,只好尋求其他的標的度過這天的下午。
我和老師談完事之後,就帶著他走到學校池塘邊,欣賞池塘裡的小生物。學校有三四個小小池塘,這學期看得出來池塘多了好多的生物,讓池塘充滿了生機,有蜜源植物吸引蝴蝶,有大魚小魚穿梭於水草間,除此之外,也有很多螺類在石頭上爬行,留下了粗粗細細的痕跡,無意間,我們發現了許多大大小小的文蛤,為了了解文蛤究竟是死的還是活的,我們在那兒等了好幾次,終於看到他吐出白白的肉,也看到小文蛤移動的樣子。我不知道文蛤可以活在小池塘裡,也不知道文蛤的生活史和身體的構造,印象中的文蛤是屬於大海旁的潮間帶,是下酒的佳餚,是摸蛤兼洗褲…你可以笑我不懂,但我知道這對我和孩子是一個特別的事件,我們在那兒觀察了約一小時左右,這樣的觀察看似浪費時間,卻是學習很重要的元素。我深信隨機而來的學習總是勝過有目的的學習,因為前者是輕鬆毫無壓力,後者則伴隨著目的、成就和情緒,有時還會適得其反…
物理大師費曼曾提起對他影響深遠的人物之ㄧ就是他的父親,父親要他觀察一隻鳥,不要只是記得一堆的名詞,而是要他細細地觀察小鳥的體態,小鳥的跳躍…而我也希望用這種觀念教育我的孩子,希望他從生活中感受和學習與他相關的事物,也希望自己慢下來,不要因為「快」而壞了一天的情緒,所以大部分的我,選擇了這樣的午後生活。

Friday, September 19, 2008

三分之一的生活




曾有一位朋友告訴我:「搬家之後,發現所搬運的東西,只有三分之一是生活中常使用的,其餘的三分之二卻是堆在某角落數(十)年養灰塵…」,你是不是也有類似的經驗呢?以我個人為例,有時候我會心血來潮作某件事,例如瘋狂地作蛋糕,瘋狂到幾乎一兩天就做一個蛋糕(一個家庭哪能天天吃蛋糕啊!),因此當時看上某些烘焙用具,就會毫不猶豫地買下來,準備好好地做一做,結果呢?經過了數年,烘焙的心稍稍平靜了下來,然而有些用具至今卻一直擺在冷宮裡,靜靜地等著我偶而把它想起,偶而把它呼喚出來…

同樣地,環顧自己的住家,在空間上使用最徹底的當屬客廳,我們家的客廳多功能,可兼書房兼餐廳兼遊戲區兼客房,只要時間一到,它就可搖身一變,提供基本的服務,說真的,有時我會因這種高效率的使用而暗自竊喜。至於其他的房間比較乏善可陳,大多只提供一兩種的功能—睡覺、晒衣場、儲藏室、工作室,變動性較小,很奇妙的是變動性越小的房間,提供的功能相對也就少很多,換句話說,不到三分之一的空間才是我們最常活動的地方。

前陣子,看了兩部蒙古片,逐水草而居的蒙古人,生活在蒙古包裡。看著他們的生活,是如此的簡單,簡單到食物就是羊肉、羊奶、奶酪、麵餅,幾乎是就地取材。蒙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的重心大概就是牧羊,牧羊時徜徉於大自然,等到晚霞披衣裳時,再回到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蒙古包,最後隨季節遷移時,還很恭敬地謝謝天與地給他們一個安全無憂的地方,這種無慾且不受現代科技污染的生活,不斷在我腦海裡出現。但是我所見的蒙古,還能保有它的單純有多久?

相對地,台灣真的物產豐富,幸福很多,可是因為我們的想要,許多集團不斷地開發山林,就像愚公移山一樣,剷平一座座的山(如上圖),只因為我們想要更多…在台灣,我們很多人極力想擴展自己的勢力範圍(展現了生物的本能),家愈大愈好,建物符不符合標準(還有旅館蓋在河床旁,甚至不打地基????),外面的道路有沒有人性的規劃不重要,舉例來說,很多建商把房子蓋到緊鄰馬路,沒有人行道,即使有走廊,店家也拚命地將生財工具放在走廊上,甚至築起兩道牆,走路只好與車搶道,雖然回到家有個很大舒適的環境,但是除了住家之外,我們也會外出購物、散步、郊遊等等,如果我們能悠閒不緊張地走在路上,那麼擁有的空間何止一棟房子,我們的活動空間何止三分之一!!

我很喜歡紐西蘭的環境(如下圖),一棟房子周圍是花園,再出去就是人行道,最後才是車道,有人說這是人間最後的淨土,然而,人的貪婪是否就此打住?淨土是否還是淨土?它能抵擋經濟壓力的衝擊嗎?…嗯,不論世界如何變動,我要試著學習珍惜人生當下的美好,試著降低不必要的慾望,試著和大自然共存...因為我希望後代子孫不要活的太辛苦.

Thursday, August 07, 2008

駱駝駱駝不要哭



你能想像一隻駱駝聽了音樂之後,熱淚盈眶的情形嗎?看了這部影片絕對讓你覺得不可思議...

其實這是一個很簡單的故事,整個拍片過程幾乎很像是一個紀錄片,對於喜歡很high的人,可能會覺得很沉悶,很無聊...但對我而言,簡單的故事,往往蘊藏了細膩的情感,看著影片,彷彿自己也置身在蒙古大草原上...與他們一起歡笑,一起憂愁,一起落淚...

在這故事裡,很特別的是裡面的主角是四代同堂的蒙古家族和一群駱駝 ....更特別的是駱駝媽媽竟然不要自己生下的孩子....更神奇的是透過樂師的演奏和女主人的歌聲,竟然扭轉奇蹟...還有,還有樂師演奏的馬頭琴,也是有一段耐人尋味的傳奇故事.有興趣的你,快去買來看吧!! 精采內容請參考king net 影音台.

Wednesday, August 06, 2008

充滿活力

最近和老公以及一群學生合作少年愛因斯坦部落格,感覺很棒,因為我真的真的可以實現以前的願望,一則整理教學資料,二則還可針對個別的學生提出討論和看法,互相教學相長,希望這樣的方式他們可以獲益良多.

Wednesday, June 18, 2008

推薦品格教育的影片





最近老公從素食店拿回了兩片DVD片,片名分別叫做「俞淨意公遇灶神記」和「了凡四訓新電影版」,都是由華藏淨宗學會編製拍攝。他們推廣善緣、教化人心的用心,我看到了,特別是「了凡四訓新電影版」,還運用了一些拍攝技巧,呈現出不凡的藝術質感,我們全家人在用餐時刻享受著這善緣。
這兩片敘述的人物恰巧都發生在明朝嘉靖年間,淨空法師等人以倒敘法勾演出俞淨意公和了凡先生的過往種種,這兩位先生時時刻刻反省自己的行為,歷歷在目…
俞淨意公年幼生活困苦,幸好遇到恩人(他的老師,後來變成義父及丈人)不吝嗇的教導以及自己的奮發向上,終成博學多問的人才,年輕時在成就上尚稱一帆風順,只可惜心存意惡而不自知,使他中年潦倒,直到四十七歲遇灶神的點醒,一一回顧過往,不斷地自省,做到「動即萬善相隨,靜則一念不起」,爾後的人生,為之一變,倒吃甘蔗…改變了原來窮苦潦倒的命運。我和俞淨意公一樣,以世俗之眼光來看,我們都不是惡人,然而心中卻潛藏著意惡的念頭,左右著自己的行為,使自己陷入貪、瞋、痴、妄等苦海中,所以真該好好反省自己了。
了凡先生則是因小兒參加科考不順遂,喜歡怨天尤人,於是藉機對兒子講述他年輕的際遇,說出了「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的了凡四訓,讓自己和兒子有向善學習的方法和觀念。當我看到改過之法的發敬畏心時,更是於心有戚戚焉,細想自己就是不是真的敬畏長者或萬物,所以有時會做出不合禮的行為,於是又讓自己陷入自製的苦海中…
總而言之,這是很好的善緣,我要好好反省,讓自己可以理性、感性地不受七情六慾的影響,好好珍惜現有的生活。
ps.YouTube網站還有其他續集可觀看,可別錯過喔!至於真人演的俞淨意公網路上則找不到...
YouTube網站俞淨意公之二文錢
http://video.1st-game.net/video/_G4EzQXNYhE

Tuesday, June 03, 2008

同理心雜記一

我們都想幫助孩子成長,達成自己或他人設定好的條件,邁向成人世界所謂的成功大道。無意中常會用一種功利(結果)導向的方式指使孩子去完成我們所要達到的目的,也就是說我們常會以圖一的角色用指責或說教的方式要求孩子去做事。

今天早上,我又用了這種方式對待我的孩子,要求他在一定時間內用完餐,完全不管他身體是否舒服。小兒子出生時重量就很輕,依據兒童成長曲線,每個階段都是吊車尾,看著瘦骨如材的他,帶他去看醫生調身體,補充營養素,經過這幾年,總是未見改善,那種害怕他長不大,身體不健康的心情油然而生,隨之而來的說教、責備及不諒解的對話就經常發生。
***
我:「今天給你的份量已減少了,把它喝完。」
我:「動作快一點,喝了才能幫助你快點好。」註:小兒子上星期因為玩水而著涼。
過了幾分鐘,杯內的水果奶昔只下降一點點…
我:「你怎麼都沒喝,這樣身體怎麼會好!?」
小兒子開始掉眼淚地說「我有喝啊!你每次都說我沒喝!」
我聽了有點難過,但還是生氣地說:「好啦!不管你了。身體是你的,自己都不照顧,我們再怎麼照顧也沒用。」
「時間快到了,動作快一點,不要把上學變成我的責任。」
說完,生悶氣地拿著餐盤到房間去吃。
過了幾分鐘,老大來敲門說:「地瓜太乾,吃不下,我只想吃一塊。」
我說:「一邊吃一邊喝水,就不會有問題了。」
我吃完地瓜後,開門看看他們,老大已準備好(雖然另一小塊地瓜還沒吃完),小兒子依然滿面愁容地面對他的食物。
我對小兒子說:「快去刷牙,奶昔帶到車上。」
***
這就是今天早上出門前的對話。
從對話中,檢討自己,我是要小兒子為了身體健康和不要遲到的這兩種結果來要求孩子動作快並把食物吃完,因此我用結果導向的方式要求他喝完,雖然他勉強喝完一杯兩百西西的水果奶昔,但他的經驗是不快樂的,而且我的對話中多有負面語言和情緒,今天早上我再度給了他吃飯的壓力,他不斷累積這方面的不愉快,或許,每到吃飯時間,他就說這裡痛那裡不舒服,就是長期被唸所造成的影響吧。誠如老師說的,今天身體瘦小,不是他願意的,吃不下、吃不多、吃得慢也不是他所願,孩子不缺壓力,他需要的是我的愛和協助,給他力量去面對和克服身體的不適,願上天給我一個不畏懼的力量,站在孩子的角度,攜手同心面對遇到的問題,或許他就是吃不胖,吃不多,天生瘦小,天生我瘦必有用(註:有一次帆船的帆反轉,還好他小,所以沒有打到他的頭),身體只要沒有大病,就不要強求他和其他人一樣的身材了,我的焦慮只會帶給他焦慮,我相信心情愉快了,其他的也會迎刃而解。
我要試圖訓練自己用協助導向幫助孩子共同面對問題,不要用自己的價值觀指揮孩子,越位要求孩子達到成功,試著幫他們找到最佳的利益,而非絕對的利益,我知道這並非一蹴可磯,失敗的機會很高,但我要向袁了凡先生看齊,他用功過格一一去掉自己的惡習,我則透過文章,時時刻刻提醒自己,人生不過如此,不要把小事看太重,逐漸消弱自己的負面情緒,增強正向的思考,為自己有個愉快的下午加油吧!!加油加油。

Friday, May 30, 2008

反省

五月二十九日又去上了一堂親子教育課,這次是第三次,剛好是課程進行到一半的時間。
每次去每次都有收穫,這次更是笑了半堂課,然而笑中卻隱藏了些許的眼淚。這次的主題環繞在「同理心」的概念和技巧。老師分享了他教養孩子的案例,同學則毫無修飾地演出了真實生活版的媽媽,從他們的言談和對話中,彷彿看到了自己對待孩子的片段,我就是那媽媽呀…
我有嚴重的時間焦慮症,孩子上學前的用餐時間如果超過七點三十五分,我的情緒會自動切換到不耐煩和催促,如果超過七點四十分就會緊張,甚至開始叨叨唸,若超過七點四十五分,絕對破口大罵,這樣的早餐生活幾乎常常發生(上學日約二百日),弄得我們心情很不舒服,而這所有的情緒皆緣於兩個觀念,希望他們吃的好以及不要做經常遲到的孩子。
放學後,約兩點左右接回,我都會讓孩子輕鬆到兩點半,才要求他們開始寫功課,有時他們表現的可圈可點,然而有時他們也會摸魚到三點,才慢慢地開始寫,我知道自己看他們寫功課,會因「完美主義」而破壞了寫作業的氣氛,所以我都等他們寫好才檢查,然而有些事總是事與願違,因為我的腦海裡又設定了一個完美的時鐘,例如我希望他們能在四點前寫好功課,檢查功課約到四點半,接下來到五點半,希望能透過一些活動讓他們學點東西,最後就是我開心地去煮飯,他們開心地玩自己想玩的東西。所以如果超過五點半還在檢查功課,我的壞情緒又會開始拉警報-叭叭叭,可想而知,又是兩敗俱傷的局面。問題又出在哪呢!?因為我希望六點後盡量不處理課務,二來用餐結束時間不要超過八點,三睡覺時間不超過十點,這樣的時間表就像個金箍咒將我緊緊的拴住,生活中總是穿插著責罵聲,我一次次地吶喊,我不要過這樣的生活,當初辭去薪水優渥的工作,是要讓孩子有個快樂的童年,是要彌補當年父母親忙於工作沒陪孩子的缺憾,而我卻總是離那目標有一段距離。這是自己給自己的壓力,壓力帶來的情緒又沒辦法妥善處理,於是我又開始上親子教育課。
我上過幾次心理教育的課,也知道自己的問題出在那兒,然而前幾次都是希望藉由上課學到的方法,去改變我的孩子我的家人,當然,得到是一次次的挫折。我遇到的講師都很能帶動氣氛,不過有的會讓人覺得說理大於實踐,這一次,卻不同,我感覺得到這位老師(賴聖洋)曾經經歷親子教育的掙扎,他一再強調孩子就是孩子,少了孩子的天真就不是孩子,另外,孩子雖然是孩子,但他們的度量卻是相當的大,容忍父母對他們的責罵卻又能寬容地原諒父母。再者,我們的角色是協助和接納孩子,當孩子的避風港,讓他們有力量再出發的地方,和孩子站在同一邊協助他,讓他自己去完成自己的成功,而不是站在權威者的角度要求和指揮孩子照我們預設的遠景或現成的環境去完成事情,唯有以關愛(不是溺愛)為基礎,孩子才能在他的人生旅途上找到自己的出路。這是我第一次深深地覺得要改變現況,就是改變自己!要自己金蟬脫殼,如毛毛蟲羽化成蝴蝶般的美麗,放空執著的價值觀好難!好痛苦!也掉了好幾次眼淚。

Friday, May 23, 2008

跳格子(天堂)遊戲




這學期的週三下午放學後,老大去生態營,我則陪小兒子在學校玩直排輪,在那兒經常會碰到上課輔班的孩子,小兒子喜歡找他們玩,我也希望小兒子找他們玩,這樣一來,我就可以偷閒在旁邊看自己的書或和老師聊天。然而上禮拜三,小兒子特別黏我,要我陪他玩遊戲,跌倒了,更是誇大痛痛捨不得離開我,我只好耐著性子哄著他到處走走,到了籃球場,瞬間想起小時玩的跳格子(天堂)遊戲,於是邀他一起玩,過了一會兒,三個五年級生也加入我們的行列,看了他們不流暢的動作,才發現以前玩的遊戲對我們的體能和身體的協調性有很大的幫助,只可惜現在的孩子很少玩這些一枝粉筆就可搞定的遊戲,真是可惜!為了避免這種遺憾,於是在自家地板貼膠帶製作跳天堂遊戲,希望我的孩子隨時想玩就可玩。

Thursday, May 22, 2008

幸福






這天氣多變的五月天,帶著兩個兒子初次來到海大專屬的小碼頭,參加學校舉辦的帆船教學。我坐在船埠一處向遠方望去,試圖認識這個小碼頭,環顧四周,錯落著人工堤防和天然海灣,這裡形成一個幾乎封閉的碼頭,浪靜靜的,似乎很安全,猶如一座大型的游泳池,讓人無法想像外海的驚濤駭浪。
看著帆船以及獨木舟來來回回地行駛於海上,我的孩子們已迫不及待想要自個兒操控一艘帆船,只可惜這種活動有安全性地考量,所以他們還有得等呢!?教練要他們不要急,先訓練分工合作,一個掌舵一個划槳,海大學生則幫他們把船推離岸邊,看到他們奮力向前划以及臉上綻放的笑容,突然覺得他們好幸福,一種難以形容的幸福-他們可以在放學後,透過帆船接近大自然,和同學無憂無慮地玩在一起,這種特殊的經驗,不論他們會持續多久,這段經歷將是他們人生中美好的回憶。

Thursday, April 10, 2008

計算 ? 思考 ?

小英九點起床,她可能在哪個時間刷牙?






這是出現在小一數學習作的問題,相信大家心裡已有譜!而我想藉此小題大作一番…這看似很簡單的題目,不外乎就是出題者想要將生活融入題目,讓小孩了解時間的順序關係,但是起床時間和刷牙時間有絕對關係嗎?且看我的分析吧!
狀況一:小英起床後,處理一下事情就刷牙,所以可能是9:30。
狀況二:小英起床後,先吃東西、玩遊戲、看書,過了一段時間再刷牙,所以10:30再刷牙也不為過。
狀況三:小英認為就寢前的刷牙比較重要,所以到了晚上8:30才刷牙。
狀況四:小英不重視衛生,從來不刷牙。
綜合以上所述,每個答案都有可能發生,為什麼會如此呢?
很多時候,出題者的想法很簡單,他只是要學生不要想太多,練習基本的運算,所以與生活有關的題目,在無形中已預設立場,認為大多數人都會按照這種規矩進行,但事實上都是這樣嗎?
以我個人為例:還未做牙齒矯正前,我確實是起床後就刷牙,但是矯正牙齒的這段歲月,因為偷懶和沒時間(不想多刷兩倍的牙),我改變了習慣,我會先吃完食物再刷牙,所以從邏輯的觀點來看,起床和刷牙並沒有絕對必要的關係,反而是食物進食的時間會影響到刷牙時間,因為根據醫學報導,食物在口中會發酵,口腔漸由鹼性的環境變成酸性環境,此時有利於牙菌斑的成長和累積,所以醫生才會建議飲食不要超過四十分鐘,吃完後最好刷牙,以保持牙齒的最佳狀態。這項說明了飲食和刷牙、衛生有關係,而起床…
這種不嚴謹的題目,讓我想起另外一個題目:「樹上有8隻鳥,獵人射中3隻,樹上還有幾隻鳥?」,換言之,這類的題目處處可見。所以出題要出的好,不能只考慮片面的計算,還須包括其他面向(理論不等於實際),一旦出題不嚴謹,老師必須能洞察學生的想法,以免掉入刻板教學的象牙塔,以及抹煞了創意和思考的學習機會。
數學的內涵不是只有算術,還有很多,例如邏輯訓練、抽象思考等。有些父母親會說他孩子的珠心算很厲害,所以數學應該也不賴,很抱歉,這兩者並沒有絕對關係,計算能力好不代表邏輯、思考、創意等很好。
後記:我曾教過一位學生,後來進入高中美術班繼續進修,她在解國中數學幾何題目的時候,以美術的觀點解出了數學答案,雖然她的方法不是很正統,速度也不是很快,但我們可以看出她思考的流程和合理性,就是善用美術的觀念和工具來解決問題,誰說解題一定要按照數學家的規矩來呢?很可惜的是,在台灣的考試,不是測驗思考的過程,而是考反射動作,題目練的愈熟練,反射動作愈快,分數相對就愈高…另外,在某些中學入學考試中,有些學校會實施智力測驗,有很多父母以為那種測驗就是測孩子的IQ能力,事實上,智力測驗有很多種,有一種是成就測驗,主要是了解孩童的先備知識,不見得是孩子真正的智力,對於文化不利的孩子,這種測驗對他們而言,就是顯示起跑點已差人一截了,雖然聰明才智不一定差,但自己若沒有自覺,這群孩童將會落在社會的中下階層...

Wednesday, April 02, 2008

淘金夢



圖片來自於手機GOGO之電信新聞:
http://www.gophone.com.tw/news_news_content.jsp?sn=0803310001&ch=2

昨天,老大寫完功課之後,略帶興奮和試探的語氣告訴我:「媽媽,最近我對拆解機器很有興趣!」
我回曰:「哦!很好阿!你可以玩慧魚積木。」(P.S.那是一種工程積木)
老大說:「我想了解機器的內部構造。」(P.S.未直接說出心理的慾望)
嗯!心想這傢伙又要做什麼了?所以我告訴他:「OK,你可以拆我們家壞掉的電話機,隨便你拆,壞掉也無所謂」(P.S.本來就是壞的)
於是他很興奮地拿起螺絲起子,開始對他的電話機動工起來…

電話內部的構造,有發光二極體、電阻、電容、電感、電晶體、喇叭等等,已不是單純的電路,所以要向他介紹電路的概念,這並不是最佳的教具。(P.S.他還把發光「二」極體說成發光「一」極體,雖然說錯了,但還是覺得他說的好可愛。)

老大看了看面板,看見黃色的部分,就問我那是不是黃金…原來,他的目的是要收集黃金,變成有錢人…
要理解他為何有這種想法,就必須追溯到金瓜石之旅,我們在三個禮拜前去了一趟金瓜石,那裡的黃金博物館介紹了金瓜石的由來和黃金的應用,館中提到現在很多的電子零件大都有黃金,希望有錢的老大,將這段介紹深植腦袋,他知道黃金可以代表錢,黃金越多也就越有錢。前陣子,聽廣播的他更是學到有些投資人利用低買高賣賺價差的概念,所以他小小的腦袋瓜開始盤算著如何收集廢電器的黃金,好讓自己變成有錢人。
很巧的,昨天的新聞剛好刊出一則台灣大哥大實施廢手機回收的政策,當中提到6 萬 6000 支的手機可回收 1 公斤的金, 9 萬 7000 支手機可回收 1 公斤的銀。另外,回收一萬隻手機所節約的能源可供應美國19個家庭一年的用電量,還能減少等同於 14 輛小客車一年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原來他的淘金夢,已經有人在做了,頓時,不知是該笑他還是要欣賞他?
唉....笑他天真也欣賞他的天真。

Friday, March 28, 2008

你「親子活動」了嗎?




說真的,雖然我現在全職在家帶小孩,看似賢妻良母,但箇中的生活波動也不小。或許是職業婦女當習慣了,總是希望在家依然能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愛做的事,因此與家人的衝突就會出現,例如,當我想做某事時,天真的希望孩子能自己玩自己的東西,不要來吵我(當我認真起來時,非常不喜歡有人打斷我正在做的事),然而,孩子就是孩子,他們總是會很天真地來分享他們的世界,哪管我現在是否正在忙,所有當初想好好教育他們的理念,在此時會大打折扣,甚至會有火山爆發的情形產生…所以職業婦女轉當家庭主婦必須做適當的心理調整,否則很容易得憂(躁)鬱症。
教養孩子,並不是那麼容易(其實是難在自己),因為我們常常會以大人的角度、習慣和思維要求孩子達到我們的期望,有些孩子蠻能順從父母親的要求,但並非所有的孩子皆依照我們的期望成長,至少我的孩子對某些事情或做法還蠻有意見的,如果方法不對,還會弄得彼此心理受傷…所以現在的我,對孩子知識性的學習不太會干涉,大多時間都讓他們自己摸索。不過這種做法有一個很重要的前提,那就是我們偶而要抽出時間陪他們玩,隨時製造機會讓他們去摸索我們想給他的東西,例如老大對骰子很有興趣,我們就會借機率的書讓他看,通常他會先看自己借來的書,過了一段時間,他就會好奇並仿造書本畫表格來紀錄骰子或銅板可能出現的各種機率,他在實作中,就會知道什麼樣的組合,出現的機率最高,還可藉機告知賭博或六合彩中獎的機率是多麼的低,更積極一點會告訴他投資理財的概念,這些過程偶而參與偶而放手,他輕鬆我也自在。
老大的興趣很廣泛,經常可看見他玩不同的主題,例如,摺很多很多的小垃圾盒、畫很多很多的士兵、做各種不同的骰子、不停地轉魔術方塊、不間斷地思考小數、分數,還有國中才會教的未知數…我看到他對數學是那麼地有感覺,雖然曾笑著對他說:「要不要參加數學魔鬼營,或許你會一鳴驚人喔!」我很想教他數學,但我知道我的做法不見得適合他(因為我的脾氣),所以順其自然。或許我的孩子不是全才,但我相信我的孩子絕對是自主性地學到了東西,每次看到很多孩子去安親班學很多「考試用」的填鴨知識,總是替他們憂心…
為了訓練老二算術,這陣子睡前總是會玩10-30分鐘的撲克牌遊戲,不論是九九、撿紅點、抓鬼牌或者是大老二,都帶給我們生活樂趣。有人乍聽之下,覺得不可思議,但仔細想想他們也會認同這樣的遊戲不僅可以訓練算術,還可以訓練觀牌和思考,更重要的是可以隨時觀察他們的牌品,藉以告知人與人互動的良好關係,所以親子活動不一定要到戶外,也不一定要很盛大,而在於全家有沒有一起投入,姑且不論知識的效益如何,這樣簡單的「親子活動」絕對是最佳的潤滑劑!!
「你親子活動了嗎?」,只要願意,隨時都是好時機。

Wednesday, March 19, 2008

鬱金香狂熱第二回

【吉他的故事】
有一位身穿簡陋的歌手,帶著一把吉他進餐廳吃飯,飯後要結帳時,發現身上並未帶任何錢,於是他和老闆打個商量。歌手說:「我忘了帶錢來,能否讓我將這把吉他暫時抵押在這兒,這把吉他當年值萬元左右,是我家族流傳已久的傳家之寶,對我來說很重要,兩小時後一定會回來還錢的。」
老闆心地善良,就說:「好吧!」歌手就匆匆離開餐廳回家拿錢來贖回心愛的吉他,吉他就隨意地放在櫃檯附近。
過了一會,另一位衣著整齊的客人前來結帳,注意到櫃檯的那把吉他,他很有禮貌地請問老闆是否能借他看,老闆告訴他:「這是某位客人的。」隨後,老闆心想這把看似老舊的吉他借他看應該無所謂吧!所以呢,他就很隨意地拿起來給這位客人看。
這一看不得了,衣著整齊的客人口裡說著:「唉呀!這就是我一直尋尋覓覓的吉他,這把到齊後,我就典藏了世界所有知名的吉他。」於是,他就遞出一張名片,說他是吉他收藏家,並且煞有其事地說出吉他的種種軼聞趣事,還告訴老闆這把吉他價值約有200萬元,希望那位歌手來贖回時,請歌手等一等,並請老闆立刻打電話給他,他希望能跟那位歌手進行交易,完成一樁心事。說完,就從容地離開餐廳了。
然而這一席話使得老闆的心裡開始不平靜了,甚至盤算如何得到那把吉他。原本隨便放置的一把吉他,如今他則小心翼翼地將他放在櫃檯上,深怕弄斷了一根弦。
兩小時之後,那位歌手真的依約前來,正準備付清剛剛那頓餐錢時,老闆說話了,他說:「我有一個女兒正想學吉他,這把吉他看似正適合她,希望您能賣給我,我願高價收買。」
歌手聽了之後,原本不願意,一再強調這是他的傳家之寶,後來經過老闆三吋不爛之舌的說辭,終於說服了歌手,以五十萬元成交。歌手很高興地拿走五十萬元,頭也不回的走了。歌手和那位收藏家早已在世界上的某個角落五五分帳,獨留老闆狂打電話,守候著價值只值千元的吉他,痴痴等待那位收藏家,夢想賺到價差一百五十萬…

你明白了嗎?現在的你是剛出茅廬的小和尚,還是像住持一樣,透析人性,了解這世界的運作?套在投資理財的世界裡,一個商品的買賣,除了原本的價值外,又多了層層的包裝、廣告以及人性的虛榮、詭詐或貪婪的操作,還有識不識貨的本事,使得商品物超所值,也可能因人性的恐懼而一蹶不振,例如最近美國次貸風暴所引發的效應,這是我看投資理財的讀後感。後續我會再介紹幾個真實事件,例如,鬱金香所引起的旋風,敬請期待…

鬱金香狂熱第一回

在說明鬱金香狂熱之前,先說兩個故事,一個是石頭的故事,一個是吉他的故事…
【一個石頭的故事】
在一座離京城不遠,環境清幽的廟裡,住著一群和尚,其中有一個是德高望重、家喻戶曉的住持,另一個是還在摸索人生大道理的小和尚。住持每天祥和地誦經、打坐,小和尚則每日打水、灑掃,處理廟裡的雜事。
有一天,小和尚來到住持的面前,請教住持:「師父,人生的價值是什麼?」,住持一如往常不動如山,繼續他的誦經和打坐。由於小和尚非常想知道「價值」的意義,於是三天兩頭就請教住持,希望住持能開導他。
過了一個月,小和尚依然謙恭有禮地請教住持:「師父,人生的價值是什麼?」住持這次則不疾不徐地緩緩起身,從後花園中拿起一塊石頭,告訴小和尚:「這塊石頭,明早你拿到市集去賣,不論對方出多少價錢,都不要賣,只要回來報告狀況就好。」
小和尚看了看這個不起眼的石頭,雖不明究理,但住持的意思不好違背,所以只好依命行事,帶著這塊石頭到市集去賣…
市集裡人來人往,相當熱鬧,惟獨小和尚這攤乏人問津,直到傍晚,有個村婦路過,對這石頭打量一番,她對小和尚說:「我家正缺一個磨刀石,五文錢你賣不賣?」
小和尚說:「不賣!不賣!」村婦眼看無法成交,只好拍拍屁股就走了。
太陽下山之後,小和尚帶著石頭回來告訴住持,在市集裡所發生的種種,先是黯然描述,接著尾音上揚的說:「這塊石頭竟然有人喊價五文錢耶!」
住持聽完之後,問小和尚:「你明白了嗎?」
小和尚被問的一頭霧水,只能搖搖頭說:「不明白。」
住持接著說:「明天請你將石頭放在雅緻的盒子裡,再帶著這塊石頭到城裡去拜訪最有錢的員外,請他估價,但不論多少錢還是不要賣,只要回來告訴我情況即可。」
小和尚依然不清楚住持暗示的玄機,不過呢,他還是乖乖地帶著這塊石頭去找最有錢的員外,賣住持檢起的那塊石頭。
隔天早上,小和尚小心翼翼地帶著這塊石頭拜訪員外去了,員外看了看這塊毫不起眼的石頭,心想這顆是住持的「石頭」,而住持在城裡又是最德高望重的,所以應該是住持的「瑰寶」,因此他很用心地把玩這塊石頭,試圖詮釋這塊「瑰寶」,想像它可能也有「和氏璧」的價值,最後他終於開價了。
員外帶著商人的口吻說:「嗯,我相信這塊石頭是一塊值得開發的『瑰寶』,最多兩千銀兩,賣不賣?」,小和尚甚是驚喜,然而不管員外如何喊價、殺價,小和尚謹記師父的命令,只好搖頭說:「不賣,不賣。」
踏出員外的家門後,小和尚帶著喜悅飛奔寺廟,想把這美好結果告訴住持。
住持聽完報告後,依然慈祥地問小和尚相同的問題:「你明白了嗎?」
畢竟小和尚就是小和尚,他還沉浸於剛剛的成果,恨不得當場賣掉那塊石頭,因為兩千銀兩不是個小數目,不需化緣,就夠他們吃喝一陣子了。
住持看小和尚依然不解,於是清了清喉嚨,要小和尚注意他聽講:「明日你帶著這塊石頭去晉見皇上,並對皇上說:『您是一國之君,天下無一物不歸您所有,城裡最有錢的員外認為這塊石頭有如和氏璧,開價兩千銀兩,相信貴為君王的您,必然獨具慧眼,所識不凡,對這塊石頭必有另一番的鑑賞』…」如此這般那般地教小和尚說話的技巧,說罷,請小和尚回房好好休息,以待明日的交易。
小和尚起了個大早,趕往京城拜見皇上。因為住持向來為人不錯,遠近馳名,所以守衛的官員對小和尚也客客氣氣,為他引路。
小和尚謁見皇上,就照師父所言一一行事。皇上眼前這塊明明是不起眼的石頭,只因有人開價兩千兩,他為了顏面,再加上住持的聲望,不疑有他,所以很自然地開價一萬兩,小和尚聽了之後,按捺心中的雀躍和衝動,緩慢地說:「還請皇上見諒,師父特別交代請皇上鑑賞,但不能賣,若有不明白,師父會特來解釋…」
小和尚退出皇宮後,三步併成兩步走,巴不得現在已在師父面前。同樣地,住持又問了小和尚:「你明白否?」本來小和尚還是要回答:「不明白」,然而就在那一瞬間,似乎住持的靈氣和小和尚的魂連成一氣,當下頓悟,終於明白師父的諄諄教誨。

Friday, March 14, 2008

沒想到

和朋友聚會聊天,發現週邊的同學和朋友都在積極理財,想辦法以錢賺錢,每個人都希望未來不用為退休金、教育等費用煩惱,更希望能輕鬆躺著賺錢,讓我這個不太注重金錢的人也開始好奇和欣羨他們投資理財的世界和成果。
有些人投資股票、基金,有些人投資房地產,不論是哪種理財,這個世界總是不斷地透過各種管道告訴我們:「一定要理財,你不理財,財不理你。」,這樣的訊息,我已有意無意地忽視了20年左右,如今耳濡目染之下,和朋友聊天,雖然不像從前,談論種種浪漫的風花雪月以及人生的哲理,倒是多了真實洗鍊的媽媽經和務實的理財經,即使話題有點銅臭味,然而理財的觀念已在我腦海裡漸漸地發酵。
剛開始雖認同這種想法卻不積極,而今每日送孩子上學去後,我就利用短短的兩三小時看書、上網,研究各種投資管道和概念,這樣就開啟了塵封已久的一扇窗,慢慢地了解投資客的賺錢術,雖然還不上道,卻讓我意外獲得一些可以避免漏財的招數,例如:買房子這件事,若是以前的我,可能會認為只要負擔的起,看的舒服,就下訂單,如今則增加了一些判斷的籌碼,不會被代銷或仲介美麗的包裝弄得團團轉,成了他們眼中所謂的傻瓜。
這一個月下來,我一直在投資我的腦袋,不斷地告訴自己,現在時機未成熟,不要急,不要因為外面分析師說的天花亂墜,因一時的衝動和不了解,而做出錯誤的決定,誠如同學說的,每個時間都有賺錢的機會,準備好了,再出擊,不虧錢就是賺錢,好好投資腦袋,就是降低風險的第一步,你說是不?!

Wednesday, March 05, 2008

咳不停

你曾遇過孩子咳嗽到不能睡覺的狀況嗎?就在去年某一次,我的孩子原本只是感冒,流鼻水、咳嗽都有,後來吃藥其他症狀都消失了,卻獨留咳嗽,咳個不停,所有大人都為他心疼,讓他喝了陳年菜脯(曬乾的白羅蔔)湯,不甚有效,後來只好拿出按摩書看看有哪些穴道可止咳,書上說:按摩肺俞(在背後上半部脊椎兩側)有效,所以呢,我也不管正確按摩方式為何,我在他小小的背部,用我的雙手(十根手指頭)施點力由上而下不斷地滑動,偶而單手,偶而雙手,累了就交替,共進行了三十分鐘以上,很意外地,他的咳嗽真的停止了,最後我們終於全都可安然地入睡,所以當您遇到這狀況時,不妨試試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