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早上,我又用了這種方式對待我的孩子,要求他在一定時間內用完餐,完全不管他身體是否舒服。小兒子出生時重量就很輕,依據兒童成長曲線,每個階段都是吊車尾,看著瘦骨如材的他,帶他去看醫生調身體,補充營養素,經過這幾年,總是未見改善,那種害怕他長不大,身體不健康的心情油然而生,隨之而來的說教、責備及不諒解的對話就經常發生。
***
我:「今天給你的份量已減少了,把它喝完。」
我:「動作快一點,喝了才能幫助你快點好。」註:小兒子上星期因為玩水而著涼。
過了幾分鐘,杯內的水果奶昔只下降一點點…
我:「你怎麼都沒喝,這樣身體怎麼會好!?」
小兒子開始掉眼淚地說「我有喝啊!你每次都說我沒喝!」
我聽了有點難過,但還是生氣地說:「好啦!不管你了。身體是你的,自己都不照顧,我們再怎麼照顧也沒用。」
「時間快到了,動作快一點,不要把上學變成我的責任。」
說完,生悶氣地拿著餐盤到房間去吃。
過了幾分鐘,老大來敲門說:「地瓜太乾,吃不下,我只想吃一塊。」
我說:「一邊吃一邊喝水,就不會有問題了。」
我吃完地瓜後,開門看看他們,老大已準備好(雖然另一小塊地瓜還沒吃完),小兒子依然滿面愁容地面對他的食物。
我對小兒子說:「快去刷牙,奶昔帶到車上。」
***
這就是今天早上出門前的對話。
從對話中,檢討自己,我是要小兒子為了身體健康和不要遲到的這兩種結果來要求孩子動作快並把食物吃完,因此我用結果導向的方式要求他喝完,雖然他勉強喝完一杯兩百西西的水果奶昔,但他的經驗是不快樂的,而且我的對話中多有負面語言和情緒,今天早上我再度給了他吃飯的壓力,他不斷累積這方面的不愉快,或許,每到吃飯時間,他就說這裡痛那裡不舒服,就是長期被唸所造成的影響吧。誠如老師說的,今天身體瘦小,不是他願意的,吃不下、吃不多、吃得慢也不是他所願,孩子不缺壓力,他需要的是我的愛和協助,給他力量去面對和克服身體的不適,願上天給我一個不畏懼的力量,站在孩子的角度,攜手同心面對遇到的問題,或許他就是吃不胖,吃不多,天生瘦小,天生我瘦必有用(註:有一次帆船的帆反轉,還好他小,所以沒有打到他的頭),身體只要沒有大病,就不要強求他和其他人一樣的身材了,我的焦慮只會帶給他焦慮,我相信心情愉快了,其他的也會迎刃而解。
我要試圖訓練自己用協助導向幫助孩子共同面對問題,不要用自己的價值觀指揮孩子,越位要求孩子達到成功,試著幫他們找到最佳的利益,而非絕對的利益,我知道這並非一蹴可磯,失敗的機會很高,但我要向袁了凡先生看齊,他用功過格一一去掉自己的惡習,我則透過文章,時時刻刻提醒自己,人生不過如此,不要把小事看太重,逐漸消弱自己的負面情緒,增強正向的思考,為自己有個愉快的下午加油吧!!加油加油。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