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une 01, 2007

早餐_活力的泉源

今天負氣早餐沒吃,餓到會影響中午的飲食,其實從老大上小學後,再加上老公的灌輸,週一至週五我都會盡量準備簡單且豐富的食物,主食不一定,但一定包含水果,奶類,好讓家人有營養的早餐,老公的身體也漸漸的改善,所以不論如何,早餐還是認真吃的好...
六大營養素:蛋白質:主要來源有奶類、蛋、豆類
(素食) 醣 類:主要來源有米飯、麵、麵包、蛋糕、根莖類(最好粗食)
礦物質:主要來源有蔬菜、水果
維生素:主要來源有蔬菜、水果
脂 質:主要來源有油脂類

蛋白質、醣類和脂質可提供所需的熱量以及身體結構的元件;礦物質、維生素和水可調節身體的機能,吃素的人,必須時時提醒自己變換不同的菜單,否則亦引起營養不良的症狀(特別是蛋白質的來源有限)。因為孩子(做早餐的動力),早餐幾乎都很豐富,從去年九月到現在,我的體重終於上升到50公斤重!加油!目標是52公斤重!!

Tuesday, May 29, 2007

學測後的百態


今天是學測後的第二天,大部分的孩子都已鬆懈,有的看影片,有的看漫畫,有的玩牌,有的下棋,有的看小說,有的玩益智遊戲,有的發呆,還有代工...想唸書再衝刺的學生寥寥無幾,大概要等到成績揭曉後才會有另一個小小的波動!這時候上課是比往常輕鬆,但卻有不紮實的感覺,因為看到的現象與心中的期望有很大的落差。雖說人各有志,一次的學測也不代表人生的全部,然而心中還是希望孩子們多花一點時間在有意義的時間上,畢竟歲月不待人,逝去的時光,難以捕捉,而這樣的心情,這樣的期望,有多少的學子感受的到呢?或許他們能感受到,他們也想改善,然而散發出來的腦波,似乎告訴大部分的學生:放鬆吧!不要想太多!收到成績再打算!?就這樣大部分的學生無所事事地一天過一天~我覺得這段時間自己好像保母,主要的任務是注意學生的安全(依比例算,全國將近一半以上的中學生大概是這一類)
放鬆,我不反對,有適當的休息,才有辦法走更長遠的路,然而我看到的是無目標的放鬆,他們不知要如何?心中沒有明確的燈塔,只是隨波逐流,現在的孩子還能讓我們諄諄教誨的,大概算是稀有動物吧!因為大多數人喜歡選擇不經大腦思考的事來做,這些遠比寒窗苦讀十年來的輕鬆,除非現實困境的生活逼迫他們選擇,否則要改變現況,可能比登天還難?!
有一個學生(稱呼A),將媽媽代工的電子零件帶到學校幫忙做,周遭的同學看到了,也來幫忙,雖同是國三生,卻是兩樣情,A同學本來是想為家裡多賺點錢,所以帶到學校,這樣的舉動吸引了同學來幫忙,當然同學的幫忙展現了熱情,但換另一角度來看,這是因為他們沒做過代工的事,所以好奇幫忙做,這種種就是一個「鮮」字,一袋1000個只有200元,媽媽做一天也只有300元,這樣的代工,花的時間長(我估算過_花了30分鐘只能賺10-20元),得到的錢卻是這麼微薄,他想謝謝同學的幫忙,卻是無能為力,只能心存感念。 有時想想,為什麼學測要選在這時候?老師無法正常教學,而將近三分之二的孩子無所適從,這樣的空窗期看不出好處在哪?辦教育的目的是什麼?讓知識變為賺錢的工具?抑或藉著知識顯示自己的文雅?還是透過知識完成自己的理想?姑且不論目的為何,我們的教育以這些狀況看來,還是走上考試主導升學!!更慘的是,大部分的人並不願再多花一個月的時間充實反省....不過很意外的,這段時間成了我和學生談心的時段,藉由遊戲和代工我可以更清楚他們的生態.
ps1很高興有些孩子在這過程中慢慢地回頭,找出自己的生機。
ps2 當我在感嘆教育不知為何物的時候,老公提出不同的看法:他認為孩子在學校總比在外面好,因為學校比較單純,在課堂上,孩子可能發呆好一陣子,但可能會在某瞬間將我們的話吸收進去,而這樣的話再潛移默化為個人的價值,雖然教育無法立即顯現效果,但總比讓他提早接受社會大染缸來的好,只要有機會向善向上,什麼都好,什麼都不遲~~~~

Saturday, May 19, 2007

cheese cake's recipe


很高興有人喜歡我的蛋糕,因同事和朋友的需求,遂將食譜張貼在此,歡迎志同道合的朋友互相切磋.
個人所做的蛋糕都是傾向天然食物及低鹽低油低糖,可能不適合重口味的愛好者,不過只要你願意嘗試,還是可以變成具有個人獨特風格的蛋糕喔!(只要輕點圖片,食譜會更清楚)

Saturday, May 05, 2007

2007年第一個母親節蛋糕







今天做了一個大理石cheese cake,送給趙媽媽,祝她及天下所有的媽媽隨時保有一顆愉悅的心情和健康的身體。
趙媽媽是我大學同學的媽媽,我和老公的婚禮是由她主持的,我很喜歡她,在我眼裡,她是一位與衆不同的媽媽,也是少數幾位能聊的媽媽(只可惜,我和親媽媽和婆婆無法open mind聊到心坎裡),婚禮當天,我們約了幾位要好的朋友在回留舉行婚禮,雖簡單卻別有一番風味,她特地為我編織了一個頭紗、一束捧花、一座燭花,也為自己做了一個特別的胸針(如翻拍的照片),高雅而別緻,至今令我印象深刻…
富有藝術氣息的她,不拘泥於傳統,雖會為兒女操心,卻放的開,不僅如此,她也懂得善待自己,這對傳統婦女而言,是不容易做到的,所以我也希望自己的母親和婆婆能放的開,對自己好一點…而我呢,期望自己脾氣小一點,多愛老公一點(有了兒子,幾乎不太照顧他—因為精力耗盡,沒力氣了)。

Tuesday, April 24, 2007

健行三部曲





前奏
八十七年搬到現在住的地方,當時嫌住家又矮又小,唯一的好處是鄰近小山丘,步行即可上山健行野餐,這種夢想只有朋友來訪時才會實現,孩子出生後,閒情逸致則拋諸腦後,整天忙著處理孩子的大小事務,就連當時種的花花草草也任其自生自滅,心中的浪漫幾乎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破口大罵和鬱悶的心情。
然而這種狀況已漸漸改善,孩子們長大後,生理上的照顧已不像兩、三歲時那樣的麻煩和不順,現在只要是好天氣,我們一家四口背著簡單的行囊,沿著後山小徑,賞花看鳥去。
在這善變的春天裡,上星期六,是個陽光普照的日子,是我們出遊運動的好日子,我們和往常一樣緩緩步行上山去,蜿蜒的步道有我們熟悉的景象,而孩子們最愛在山中採摘捲瓣株槿及非洲鳳仙花種子,前者可吸食甜甜的花蜜,後者可以玩種子蹦開遊戲(他們稱為啵啵),他們倆還未到登山步道,看到捲瓣株槿,就已像麻雀般地吱吱喳喳著,爭相吵著你一朵我一朵,深怕天然的美食被對方吃光光。由於住家通往登山步道的車較多,所以勸他們到山上再摘,而且山上的花通常比較鮮美多汁,不過人算不如天算,株槿盛開的季節似乎已過,和三月比起來,花少了許多,孩子們為此惆悵了起來,即使一路上已吸了兩三朵,卻總覺得不過癮。
撇開株槿不談,沿途中,他們只要看到非洲鳳仙花,飽滿的種子就搖身一變成了啵啵子彈,你躲我藏的野戰遊戲在眼前展開,瞬間山林中充滿了稚嫩可愛的笑聲,除此之外,步道兩側草叢裡,穿梭著活潑的小鳥,使草叢也跟著熱鬧起來。更令人興奮的是,人稱的五月雪-油桐花也現身在此山中,雖然只有稀落的幾株,然而飄落的油桐花瓣彷彿在告訴我們,浪漫就在我們身邊,不需要大費周章甚至人擠人地到苗栗或新竹等知名勝地,只要我們的心好好體會,一個山間小道也有風情萬種。
間奏
提著做好的banana-cheese cake到同事家做客,我們一家四口因上山健行,所以晚到了許多…
遠離塵囂的大型社區裡,一棟棟聳立的大樓,有著相似的格局,卻有不同的生活格調。同事夫妻倆親切地招待我們和其他親朋好友,她父親則展現三寸不爛之舌活絡了現場,一切看是平常,卻展現了不平常。
這天是他們特別的日子,有豐富的點心,還有她們夫妻倆用音樂主導了整個party的氣氛,一個吹,一個彈,整個時空盪漾著演奏的曲子,每首曲子抒發了歡樂喜悅,以及點點滴滴的愛,細膩而甜美,對音痴的我而言,猶如在我呆板不夠情調的生活中注入了甘泉,讓我也能享受到他們音樂家釀造出來的浪漫…真好,認識他們真好,他們給我不同的視野和情懷。
主旋律
在同事家吃完下午茶之後,我們一家隨性地前往海大龍崗步道欣賞螢火蟲。這陣子各大報紙都會有或大或小的篇幅介紹螢火蟲,我們趁著四、五月繁殖時節,搭上螢火蟲之旅的列車,帶著眼睛和一張安靜的嘴巴,靜靜地,螢火蟲就在我們的眼前如詩般地穿梭其間,說真的,這是我第一次看到上百隻成群的螢火蟲在幽暗的山林間閃爍著小燈籠…
「小小螢火蟲,飛到西,飛到東,這邊亮,那邊亮,好像許多小燈籠。」
「 銀燭秋光冷畫屏, 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 臥看牽牛織女星。 」
這些耳熟能詳的詩詞,是否勾起你的回憶呢?是否想起古代捉螢火蟲當燈夜讀的車胤﹏讓我們一起來回憶,回憶當天的情景吧!
本來是打算隔天週日再去,才不會覺得行程緊湊,還好天公作美,那時五六點也是最佳觀賞期,我和老公達成共識,認為選期不如撞期,所以我們帶著孩子開車直奔到海大校園側門(住附近就是有這種好處),由側門經圖書館,直走到水池,在餐廳那兒左轉,第一男舍的斜對面就是海大有名的龍崗步道,海大這幾年保育活動做的很好,讓我們有幸享受天然的美。龍崗步道的入口,早已準備大大小小的紅玻璃紙,讓遊客自行取用,因為我們是隨性,沒帶手電筒,所以我們很隨性地走入步道,不帶走一張玻璃紙。
本來我們只想走一小段,看過就打道回府,代表我們有來過就好,沒想到這一進去,就是兩小時,還真是隨性啊(smile)!
有些情侶坐在入口靜靜地欣賞傳說中的火金姑,這時候已有一兩群遊客漫步欣賞提著燈籠的螢火蟲,我們就是其中一群,當天月雖不圓,卻已是很好的光源,剛開始,孩子們因黑會害怕,想走在人群中,找到安全感,先前有一群遊客,也有孩子,顯得特別熱鬧,所以有幾分鐘的片刻,與他們同行,然而老公嫌他們有點吵,遂加快腳步,與他們漸行漸遠,最後只剩一彎明月、一片山林、一群若隱若現的螢火蟲及我們四個人,老公在前,孩子在中間,我押後。
越走越遠,越走越暗,聲音越來越小,老大開始發言了:「還是跟大家走比較安全﹏」,其實我和小的心裡也是這麼想,老公則不茍同地說:「那樣才最危險,一群人忙著吱吱喳喳,在這春暖花開的季節裡,蛇很容易出沒,整個腦袋用來說話,耳朶、眼睛沒有提高警覺性,一不留神反而容易出事,想想登山的隊伍,他們在行進中,不說話,完全貫注在周遭,享受自然也時時照應隊伍,要不然,大家都七嘴八舌,夥伴少了還渾然不知,那不是很慘嗎!?」雖然老公的論調會讓人小題大作,但我覺得他的觀念很對,在陌生的環境,提高警覺是必要的,畢竟有很多意外是我們無法掌控的。
所以我們維持原來的隊形,老公在前,孩子在中間,我在後,前面關心後者跟上了沒,後者回應讓對方安心,除此之外,我們不再說任何廢話,就這樣我們成了山林的一部分,山林也在我們的心中,這次的螢火蟲之旅,老大會用螢火蟲的習性判斷哪條路會走到山下,小的則提醒老公月亮可以判斷方向,不論是從知或行的方面來看,孩子們的表現可圈可點,而我的螢火蟲之旅,因為他們的陪伴,有了更實質的意義和內涵。

參考資料:
黑夜的提燈者
http://web.cdps.tpc.edu.tw/firefly/


插曲

你相信嗎?週日這天,我們全家步行到停靠在港口的忠僕號,這艘終年在海上航行的書船,他們不只是賣書,船上來自三十幾個國家的志工在不支領任何薪水的情況下,獻出他們青春傳福音,而我們為了親臨難得一見的書船,花了一小時走路,又花了一小時等待進入甲板,有時真懷疑自己怎麼會有這麼多的毅力等待一艘悶的令人窒息的船,而這艘竟是大學時代我曾在台中造訪的船,或許是上帝給的緣,讓我知道這世界上有很多人無悔的付出,過著他們心中認為有意義的生活,彩繪他們的人生。
結尾
這兩天,前前後後走了十幾公里的路,我的腿這次真的酸了(好久好久沒有酸痛的感覺),小的也酸了,老大和老公比較厲害,竟然沒感覺,沒想到,我們週末例行的散步,已鍛鍊出孩子的腿力。

Sunday, February 25, 2007

點點滴滴的回憶

這些卡片大部分是十幾年前心情低潮時畫的,
他們讓我轉移心境,沉澱了許多雜念,
最近翻到重看了一回,決定拍下來一一留念.








超迷你冬令營




這次的冬令營,隊員很少,只有兩個,就是我那兩個寶貝兒子,而隊長呢?!就是我,他們的土媽媽。活動時間是上星期二和星期三,共計二天一夜,第一天中午出發,先至天文館逛一下午,之後在隔壁的美崙公園玩到七點左右,然後晚上至親戚家借宿一宿,感謝姑媽,讓我們免於來回奔波的疲累,第二天則於十點左右出發前往科教館,玩到晚上六七點才踏上回家的旅程,扣除吃的費用,共計1670元,這樣的冬令營既不匆忙又便宜,而且還是名符其實的親子活動!
其實,在放寒假之前,老大曾帶回救國團冬令營的活動表,他原本想參加台北舉辦的太空火箭活動,然而因年齡太小,不適合參加而作罷,之後也曾考慮參加當地救國團舉辦的科學冬令營,卻因課程內容不甚清楚,被他老爸否決掉,有了這樣的前因,才決定自己帶隊組一個超迷你型的冬令營,希望孩子們的寒假有些許的變化。
有些父母聽到我說這件事時,會投以羨慕的眼光說:「你是自然老師,所以可以輕而易舉地帶孩子們做活動,並解釋相關的主題和內容,而我不是,所以我想做卻沒辦法做也沒時間做!?」其實不盡然如此,在孩子們的眼中,我畢竟是媽媽,他們不見得會照我的意思去做,人常言:易子而教,是有其道理的。孩子們的天性就是跑跳以及亂操作,要他們乖乖的聽我解說,可能比登天還難,所以我經常扮演提供機會和提醒的角色,大部分的時間都讓他們自己去玩,偶而在旁邊協助,偶而強迫他們觀察一個完整的活動再離去。以前他們還小,有些不容易觀察的活動,經常是按了鍵,結果尚未跑完,人就跑掉了,現在因為哥哥認的字較多,所以這次特別提醒他們不能再像以前一樣走馬看花,按了鍵,最好要聽完一段話再去進行另一個活動,這樣才能真的學到東西,我也常提醒他們,要好好地觀察(除了看還要留神),唯有仔細的觀察,才能發覺變化和差異,進而分析和比較,最後才會內化成自己的聰明才智。
有些父母親會擔心自己沒辦法教「知識」,我個人認為有影響但非絕對,重要的是如何培養「正確的學習態度」,而非強調給予「正確的知識」,而首要的正確態度就是耐心且不急躁的觀察,對任何領域而言,這是學習必備的要件,有些觀察可能要花很長的時間,有些觀察可能會讓人覺得無聊(例如反覆做相同的動作),但很有可能埋下日後開花結果的種子。這讓我想起電機之父-法拉弟先生,從小失學的他,因經濟的壓力,在父親的要求下,小學畢業後就到一家印刷店作工賺錢,他那時只負責將紙排整齊然後訂書成冊,週而復始,每天做相同的動作,持續了好幾年,然而他卻從人眼中所謂的無聊找出快速裝訂成冊的方法,勤勞而有效率,最後獲得老闆的青睞,讓他可以利用閒暇的時間大量且快速閱讀客戶的書籍,這樣的積極態度,終於使他走向科學大道,留名青史。
若仔細觀察孩子們的言語,你會發現孩子們為了要說明一些現象,他們會自創新的語詞,這時你會微笑,因為他們的童言童語會讓你耳目一新,同時感受到他們的創造力是如此的豐富,甚至你還會謝天謝地,慶幸小小的腦袋還沒被大人的語詞世界污染,保有他們的純真和可愛。
天生我才必有用,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強項,善用自己的強項,不清楚的地方再和孩子們一起成長,相信孩子除了傳承我們的優勢之外,也會從我們的身教中,學到積極的態度(這比較重要),試試看!組一個屬於自己的超迷你團隊吧!建議:整個活動中,挑一、兩個主題特別觀察或講解即可,否則孩子們會覺得不自在,我們可能也會因求好心切而失去耐心。

Saturday, February 24, 2007

求好心切




二月十三日,老大心血來潮想要採集石頭,向我要了一些紙張,摺疊了四個小紙盒,並貼上名片,上面標示著採集時間、岩石分類、採集地點以及採集者,做完後要求我帶他出去找石頭,當時天色已晚,我乃告知:「若明天天氣不錯,我就帶你去附近的河床撿石頭,那裡比較能發現奇形怪石。」話一說完,他老爸當場否決,認為我小題大作,再者年關將近,不希望我們到處亂跑,所以他建議我們去後山找幾個石頭就好了。雖然個人覺得到河床檢石頭比較過癮,但兒子只是要石頭,並不介意去哪裡,最後只好照做老公之意,就近採集就是了。
我家後山,非名山聖地,卻是一個天然的自然教室,而且走幾步路就到,絕對不會塞車,是個絕佳的地點。天氣不錯的時候,偶而上山散散步,嚐嚐花蜜,是孩子們的最愛,如今這地點竟是兒子認識住家附近岩石的源頭。
「岩石入門」一書讓他知道住家附近大部分都是砂岩和頁岩交錯而成的沉積岩,他興奮地帶著槌子和自製的標本盒,沿路開始找起石頭。首顆石頭,顏色偏橘,摸起來沙沙的,初步研判可能是砂岩,老大像拿到寶藏似地不停的轉動石頭,在陽光下,發現這顆岩石有許多閃閃發亮的小亮點,於是他很興奮地說:「石英!爸爸說的沒錯,真的有石英!!」甚至興奮到開始幻想自己像考古學家一樣,如果有幸挖到恐龍化石,那麼一夕之間就可成名,整個小臉蛋都笑開了,好燦爛啊!雖然不能百分之百地肯定岩石(礦物)的種類,然而興奮的心情已感染到我們每一位,帶著這樣的心情繼續尋找另外三種石頭。
很幸運地,這附近有裸露的岩層,一層層深淺的紋理,斜斜地立在地球表面上,最上層植被著老大曾經害怕的筆筒樹、阿媽做粿的月桃花還有蓄勢待發的野牡丹以及歷經改朝換代的大大小小蕨類和蘚苔類,當然,移民至此的非洲鳳仙花也已紛紛開始報春曉,不需要任何的言語,他們的存在很寫實地告訴我們,造山運動及各種的地質事件在這兒發生。造山運動使得這一地帶隆起了許多小小山丘,豐富的林木則遍佈著山野小溪,而我們就住在這凹凸不平的丘陵地,一個美麗卻又夾雜著人文哀愁的地形﹏
挑了幾個石頭,走回住處,老大已心滿意足,此番行動卻悄悄地啟動了我求知的開關,雖然從岩石的外觀,可以約略猜出他們是哪一種岩石,但為了讓孩子養成求證的態度,回家後,要他們先看看石頭的外觀和顏色,對照著相關的書籍,並透過觸摸認識石頭的質感,除此之外,還將每一石塊泡醋,判斷其成分是否有碳酸鹽,接著將一「黑色岩石」燒烤,因為它太輕,我懷疑它不是石頭,最後還拿筆芯及此「黑色岩石」做電阻及電流的檢測,這所有的種種雖然不能絕對證明岩石的種類,但養成觀察和求證的態度卻是我一貫的作風,而這一貫作風卻不知是不是揠苗助長的一種?
其實老大能主動閱讀書籍,要我陪他去採集石頭的積極態度,是非常的可愛,也是值得鼓勵的一件事,然而我常求好心切,希望他能再多做一些實驗加以驗證,例如火燒「黑色岩石」,觀察其是否為易燃物,而不是藉由我的嘴巴告知這東西可能是煤炭。我知道觀察實驗不見得每個都很刺激,引人興奮,甚至可能會有一段時間要等待,若這時他告訴我不想做,那麼通常在這種情形下,他會被我罵沒耐心,如果動作又拙拙的,那更會被我罵的體無完膚,就這樣,本來是一樁美好的求知過程,卻因我的求好心切及一貫作風,使我們的心情像天空瞬間覆蓋烏雲一般,再也開朗不起來了。
說真的,我常在想,他目前表現都還不錯,只是不愛做看起來無聊的實驗,只是手不是很靈巧,我何必強求他要和我有一樣的實驗精神呢?我也是後來才有這樣的態度和習慣呀!唉!他的實驗樂趣很可能就是被我的完美主義破壞的吧!我常如是想,他畢竟只是個孩子,而我卻以大人的水準要求他,這部分是我常自責的,希望他有好的學習態度,我卻又顯得沒耐心和急躁,這就是我的敗筆。

Friday, February 23, 2007

<小白兔的星球>移位了!!

前陣子因部落格改版,而使得兒子與我的部落格混在一起,今天終於找出時間將他們乾坤大挪移,為了讓兒子有自己獨立的空間,於是又幫他重新申請了一次,歡迎舊雨新知多多給予鼓勵和支持,謝謝!!他的部落格位於:http://dingche88.blogspot.com

Saturday, January 13, 2007

Nothing but diet Coke and Mentos



去年十一月下旬曾接到一封同學寄來的信,內容是談論一巴西男孩吃了曼陀珠+可樂暴斃的事件,有一群學生針對此事件進行簡單的實驗,亦即在地上放一瓶1250ml的light coke,旋開後放入曼陀珠(不知幾顆),幾秒鐘後,產生了至少1m高的噴泉,此種景象令我印象非常深刻,於是我就在課堂上談論起這件事,並利用社團時間請學生操作一次試試看,當時為了省錢,只買了一瓶600ml的light Coke,分兩次進行,效果雖不如相片中所見的壯觀,但實驗中可見得曼陀珠確實能引起二氧化碳氣體的釋放,由於此次的效果不彰,甚是不滿,遂找老公兒子去大賣場又買了四瓶不同廠牌的汽水,利用假日在頂樓再實驗一次,我們的做法就是一瓶1250ml+1顆曼陀珠,結果是出來了,但依然無法像網路上流傳的照片那樣的刺激,怎麼會有如此大的差別呢?他們當初的條件是什麼?曼陀珠為什麼會使汽水瞬間爆發呢?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呢?其他的糖果會不會有這樣的現象?種種的問題不斷地湧入我們的腦海裡,打算找個時間把問題再弄清楚一點...
時間過的很快,又到了學期末,因種種原因,有很多次沒上社團,上星期五是社團的最後一次,也是我對曼陀珠+可樂實驗收穫最多的一次,這要歸功於我的自然小老師兼社團負責人,上社團當天,他分享了在台灣論壇有關曼陀珠+可樂的所見所聞,那天所看見的影片真是令人嘆為觀止,有人不顧性命親身試驗---猛嚼曼陀珠之後猛灌可樂,看見噴泉從他口中噴出,接著不支倒地,手上則佈滿了隆起的血管,真是叫人心疼啊!也有人利用演戲的方式將現象及原理呈現出來,然而影片中最令我欣賞的是有2位化學家Stephen(較高的) and Friz(較矮的)自稱The EepyBird guys,自2005年開始針對曼陀珠及可樂前前後後共進行了二百多次的實驗,除了分析原因之外,他們還將實驗結果藝術化,這種以尋找生活中簡單常見的題材,並將其發揮到極致的生活理念,不僅是令我感動,更讓我佩服地五體投地,這世界有了他們,生活添加了許多色彩及精采.
只是看,還不夠,這兩天追溯源頭,看了一些相關資料,且容我簡單敘述目前他們所提出的解釋:有人說,曼陀珠+可樂會發生像噴泉一樣的現象可能是水溶性阿拉伯膠破壞了汽水的表面張力,而使二氧化碳快速逃逸,但他們發現其他不含水溶性阿拉伯膠的糖果也會引發此種現象,換句話說,水溶性阿拉伯膠有相關但非必要.另一種說法是因為二氧化碳在高壓的條件下強迫溶入水中,因此二氧化碳在水中是屬於過飽和狀態,投入曼陀珠恰好提供一個聚集泡泡的場所,等到浮力大於重力時,二氧化碳乃順勢衝瓶而出,依此概念可知過程是物理變化而非化學變化.
The EepyBird guys 歡迎志同道合的人提出更新更炫的點子到可樂網站http://www.coca-cola.com/challenge/index.html去挑戰,若各位有興趣還可到下列網站看更多的影片:
http://eepybird.com/video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