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une 06, 2010

破掉的燈泡真的無用嗎?


最近在敎小朋友電路的概念,用書商給的燈泡、電線、馬達等進行電路實作。有一次有個學生在操作中,不慎將燈炮打破了,當時的想法沒有太多,只是想要繼續完成電路實作而已,於是拿起掃把將殘骸掃掉,此時,有一位學生出聲了,她問我:「老師你為什麼不讓我們看破掉的燈泡?」當下覺得沒什麼不妥,於是回曰:「哦!好呀!沒問題,妳可以撿回來看。」這位學生於是就仿照好燈泡的接法,將破掉的燈泡接上,看是否有任何現象,結果她發現破掉燈泡的燈絲燒起來了,產生火光,隔兩三秒這燈絲燒成灰燼,就不再見到發亮的情形她這樣的舉動,對我而言有如當頭棒喝,此時才驚覺到自己為什麼先前沒有善用這顆破掉的燈泡,腦海裡頓時浮現了莊子的「無用便是有用」。
這次的事件引發自我反思:
1. 有時候會受限於課程進度,而忽略了隨機教育,因此錯失良機。
2. 偶而會陷入理所當然的思維中,以為自己懂得,別人也會懂;以為很平常的事,別人也習以為常;自以為不可取,認為別人也認同…
3. 學生的好奇心雖然偶而會影響進度,但卻是引發深入探究的動機。
經過這次的事件,我相信對這位學生必有深刻的印象,因為她透過自己的操作,發現破掉的燈泡和好燈泡不同,雖然現在的解釋她不盡然完全理解,但我相信日後只要類似的經驗或知識出現,她定能迅速連結這個難忘的舊經驗,而我們的教學不就是在等待這個難得的契機嗎!?至少對我是如此的。
事件補充說明:
1. 愛迪生發明有效電燈之前,曾花了數年的時間,請他的助理跑遍世界各地,蒐集各地的材料,將近一千七百種,ㄧ一測試,終於從中找到碳化的竹纖維,可以發亮較持久,進而使人類在夜晚有更多的照明…有趣的是愛迪生並不對一千多種的材質失望,反而是樂觀的說:「對燈絲而言,至少我明確知道其餘的一千多種是不適用的。」還有一次大火燒毀實驗室,他也很樂觀地說:「燒掉錯誤,我們又可以重新開始﹏」
2. 好的燈絲,玻璃內抽真空或充氮氣或充惰性氣體,以防燈絲氧化燒毀,可延長燈泡的壽命。

隱形大力士


起因:學校運動會時,看見許多的鋁罐,於是請學生收集幾個,準備在課堂上演示大氣壓力的威力...

現象:鋁罐被壓扁了???這是怎麼一回事?
作法:準備一個鋁罐,將燒開的熱水倒入鋁罐中,再將鋁罐中的熱水倒出來,迅速用黏土封住瓶口,靜置一會兒,就會看見鋁罐漸漸被壓扁了。
原理:鋁罐倒出熱水後,因水蒸氣漸漸凝結成水,導致鋁罐內漸形成真空,使得外部氣壓大於內部氣壓,由於壓力差產生擠壓的力量,因此鋁罐受力而變形了。
訣竅:
1. 鋁罐比鐵罐薄,效果較佳。想做誇張的現象,可採用沙拉油桶或大的汽油桶(鐵製品)。
2. 剛煮沸的熱水,效果最好。要注意安全,以免燙傷。
3. 只要能有效封住瓶口的物體就可以,封住的目的是不要讓氣體跑進去。
4. 外部澆冷水,壓縮的速度會變得更快、更明顯。
5. 可先讓學生用單手大拇指施壓,觀察壓縮的情形,學生會發現單手的力量並不足以壓縮鋁罐,進而了解大氣壓力的厲害。
補充說明:
1平方公分大小的面積約承受1公斤的重量,若有一個身高160公分,肩寬約30公分的人,其身體前後在地球上約各承受5000公斤重的力量。當過媽媽的,都知道手抱10公斤的娃兒,會覺得好重,更何況5000公斤重的力量,還好,我們的身體有七孔(眼耳鼻口),並未形成封閉的身體,要不然我們的身體可能就不堪設想了…

Saturday, June 05, 2010

真人博物館





今天又是深美孩子們一年一度成果展的大日子,四年級的真人博物館讓我大開眼界,在這裡,每個孩子就像電影「博物館驚魂記」第二集裡的3D人偶,按一下按鈕,他們就會向觀眾簡介自己扮演的角色,在這裡可以看見世界上古往今來的人物,有東方詩人李白、皇帝唐太宗、三國軍師孔明,也有西方的發明大王愛迪生、美國林肯總統、鼎鼎有名的萊特兄弟以及曾經叱吒歐洲的拿破崙等,約有四五十個人物在深美的舞台上展出,真是不勝枚舉呀!
透過老師的引導,孩子們配合課文的名人(偉人)傳記,先去圖書館或上網或看書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盡量不要和別人相同),若人數過多,則用猜拳的方式限制人數,輔導學生改選其他的人物,再來請他們就自己選定的角色,進一步的閱讀以便了解角色的故事背景和人格特質,除此之外,孩子們還自己製作道具和服裝,並準備一份演講稿,這使得平時的一分耕耘,終於有了今日一分的收穫。
在這裡,每個孩子都是主角、執行者,老師、家長不過是順手推舟的助手而已。
在這裡,每個孩子都展現自信,落落大方地詮釋自己選擇的角色。
在這裡,每個孩子有知性也有感性。
在這裡,每個孩子的表現都好棒!
真的,他們都好棒!讓我好期待來年的「真人博物館」!

Friday, May 14, 2010

會唱歌跳舞的水桶


看過大水桶唱歌跳舞嗎? 這是個很簡單的實驗,只要準備一個大水桶,放一個可活動的蓋子,然後放在浴室裡,我們洗澡它偶而沖澡,這樣過一會兒它就會唱歌跳舞給你看喔!如果不要那麼誇張,我們也可以用寶特瓶做到相同的現象,先將寶特瓶蓋沾濕,倒過來放在瓶口,再用雙手輕握瓶子,這樣過一會,他也會唱歌跳舞喔!
原理解釋:透過熱水或手上的熱度,將瓶子內的氣體加熱,氣體因熱脹想擴大體積而往外推(熱脹冷縮),鬆鬆的瓶蓋因此而被推開了!就是這樣簡單,很有趣的﹏
訣竅:
1. 瓶蓋加水,是為了保持密封狀態,讓氣體有機會膨脹到一定的程度再外洩。
2. 瓶蓋也可以換成錢幣唷!只要能輕輕封住瓶口又不會太重的東西皆可取代。

Monday, May 10, 2010

麵包機烏龍事件





新近買了一台麵包機,於是很興奮的做起麵包來,首次,按照配方,讓機器run一次,發現麵包外皮像石頭,超硬的,決定試它幾次.有一次很扯,麵包做完了之後,忘記按結束鍵,結果隔天要繼續做時,把材料放妥,才發現機器不動,慌張之中,打電話給客服,詢問原因,對方也不知所以然,天啊!總不能把材料放到隔天吧?只好把材料倒出來,親手揉麵糰,使盡吃奶的力氣揉麵團,甩麵糰,這時已是晚上十點了,一邊用嘴巴催小孩睡覺,一邊納悶機器為何會這樣...
孩子們有時不喜歡早睡,看見我在忙,總會找一些理由延後睡覺,他們看見我在揉麵糰,於是假借幫忙的名義玩麵糰,想想,好吧!我告訴他們一人揉五分鐘,揉完去睡覺,少廢話.他們知道可以揉之後,很興奮的使出各種柔麵糰的花樣,哥哥用他的旋風手,把麵團轉呀轉,弟弟呢,則用他的一指神功,搓呀磋,玩的不亦樂乎,看在眼裡,心裡充滿了矛盾,到底是要讓孩子玩得快樂,還是要犧牲這一次的麵糰呢?唉!算了吧!這次不跟他們計較了.
在他們揉麵糰的時候,腦袋裡想的是麵包機當機的問題,後來翻一翻手冊,才知道麵包機有"很好的記憶力",麵包烤好了之後,會保溫一小時,先前烤好之後,就直接出爐,拔掉插頭,忘了按結束鍵,因此當我啟動它時,它記得先前未完成的任務,進入保溫的狀態,一動也不動,直到我按了結束鍵之後,才回復正常.這起烏龍事件讓我重溫了揉麵糰的技術,也讓送貨員忙的團團轉,取消換貨的動作...哈哈 !我不是故意的.
總而言之,這款麵包機不是我理想中的物品,因為他的口感稍硬,最後決定把麵包機當攪拌機和發酵箱,然後再整形送入烤箱,雖不盡完美但勉強可以接受,要讓這個麵包機值回票價,我至少要做300次耶!一年若50次,至少要六年,ㄛ!買下他似乎是一個美麗的錯誤.
加油ㄛ!我的麵包機,請你爭氣點...
ps.雖是如此,我們合作的麵包還不難吃呀!

Saturday, May 08, 2010

鳶尾花





鳶尾花是我從後山帶回來的植物,當初的一株,如今已衍生出更多株.每年都在三月中旬~五月初開花報春曉,其堅韌的生命力,總是令我訝異,不論是在山壁或貧脊的土壤裡,都能捱過...因為當年種下的花,有的已不復存在如薔薇,有的不再開花如黃菊花,只有她年復一年,在雜亂缺乏照顧的土壤裡,用盡一年所蓄積的能量,綻放美麗的花朵,然後結果,接著 一個新生命在土壤裡,悄悄的醞釀著,等待來年奔放燦爛的生命...
ps.今年開的花比以往多

Thursday, April 15, 2010

科展心得


每年下學期的三月~四月是科展競賽交件的關鍵時刻,想要參展的人必須在上學期或寒假(或更早)進行相關的研究,而被迫參展的,可能草草進行一個月交差了事…
看過、帶過的科展,跨了三個階段:國小、國中、高中。我覺得比較符合科展理念和精神的應屬高中階段,ㄧ則孩子有了基礎知識,二則心智也成熟到一定的程度,比較會有個人的想法,也比較願意嘗試和花時間在有興趣的題目上。
去年和今年指導小六作科展,起先都是小孩子想參加,我以捨命陪君子的想法指導他們,然而最後則是用催促的方式請他們完成實驗,回憶這兩屆的狀況有:
一、 不知道我在做什麼?沒有自己的想法。去年的小朋友抓不到我的想法,只是像作業員一樣完成我交代的任務,而且還不是全部的任務,換句話說,不太會舉一反三,遇到這樣的成員要將科展做得好有點難。我必須說做科展,不管對錯一定要有個人想法,有想法才會想辦法(實驗)進行驗證,而且還要有耐心觀察實驗,從實驗中發現異同,這樣才有可能往下一個目標進展。沒有想法的學生,只是作業員,不適合做科展。
二、 玩心很重,沒有實驗精神和態度。今年的學生資質比去年好很多,比較知道我在做什麼!只可惜,他們和前一屆的學姊一樣,有時喜歡在實驗室裡玩器具、玩火,這讓我覺得很不舒服,因為我沒有那麼多的時間浪費在不必要的事件上,也不喜歡做實驗的同時,還要擔心他們的安危,而且有些學生很喜歡計較事情。這兩屆只有一個小男孩稱的上是一個好幫手,還有,聰明的孩子不見得是最好指導的孩子,當中有一個資質很好的孩子,竟在某一次實驗裡,告訴我他不喜歡做重複的事情,我只好在課堂上告訴他們,有許多的科學家如愛迪生、法拉第等人就是不斷地做相同的事情,才有機會發現和發明事物,有時當科學家要能從無聊中找出樂趣和方法。
我做科展不是為了想參加科展,而是因為有學生想做,請我指導,看在他們「剛開始」的熱情,我答應了,可是事實上他們並未把這件事認真看待,他們以為只要玩(做)個幾次就O.K了,哦!My god!一瓶好酒是要經過長時間醞釀的,科展也是如此呀!他們的被動造成我很大的困惱,想參加的心並未表現在行為上,或許這是他們的第一次吧!或許他們不知道完成一件科展作品,是時間、耐力和想法的結晶吧!希望透過這次他們能真正了解科展的精神。
科展理想的對象是有想法,能與老師同學討論切題和深入的問題;有強烈的探索心,才有持續的動力進行實驗而不會半途而廢....這才是我想要的....(共鳴...共鳴...)
我不得不說,科展基本上是有利於某些特殊背景的人,會想要參加科展而且又有不錯的設備和資料的,通常與家庭背景有關,只有家庭重視的孩子才會比其他人多練習和觀察「真正的實驗」的機會。
我不想標榜昂貴的實驗,我希望透過生活學科學,唯有這樣,鄉間偏遠的孩子才能有機會享受科學的樂趣。

會飛的企鵝?




收到一封標榜「會飛的企鵝」時,曾經愣了一下,迷惑中帶著不可思議的讚嘆,「啊!企鵝會飛呀!?」也就是說,看影片的第一時間裡,並未及時反應「企鵝會飛」的合理性!因此不疑有它。
過了幾天,向學生分享這奇異的景觀時,越看越覺得不對勁,看著企鵝胖胖高高的身體,搭配著短短小小不成比例的翅膀,想著飛行的原理,心中的迷惑越來越大,為了了解真相,於是上網搜尋這個影片的來源,原來是BBC在4月1日播了這個愚人的節目,透過電腦移花接木,將企鵝改造成「會飛的企鵝」,就這樣,影片一傳十,十傳百,不知有多少人被唬弄了…
鳥、昆蟲能飛上天,在於張開的翅膀夠大,骨骼也輕,因此揮動翅膀之後,藉著上升氣流或浮力抵銷了重力而得以在空中飛翔。至於人類發明的飛行器呢?則是利用白努力原理提供上升的浮力,及其他機翼的輔助,使得人類得以克服身體的障礙,最後也能像鳥兒一樣在空中飛行。
以企鵝的身體構造而言,短短小小的翅膀可以讓它變成潛水高手(水中飛行的鳥兒),但卻無法提供很好的浮力讓企鵝在空中飛行,浮力小於重力,企鵝命中註定就是那種只能在陸地上行走、水中裡游的鳥類,所以可別被愚弄囉!

Thursday, March 04, 2010

單車日誌




去年底,孩子們的姑姑送我們兩輛折疊車,雖然有些老舊,但是卻展開了孩子的冒險天地。
以往,孩子們騎著鄰居的小腳踏車,在小小的地下停車場穿梭,稚嫩的臉上充滿了歡樂。隨著時間的推移,小腳踏車已無法滿足日漸長大的身軀,孩子們雖曾吵著要買腳踏車,但是我都會告訴他們:「你們的身體會一直長大,現在買不划算,等上了國中,再來買…」因此,我們大多在鐵馬道風景區租車過過癮。
有一天,樓上的小哥哥邀約我家的孩子一起去倒垃圾,順便借腳踏車,孩子們興奮地一起跟去,他們看著小哥哥順著下坡呼嘯而去的身影,觸動了他們的「冒險基因」,央求我也讓他們如此做,剛開始是反對,因為住家附近既是陡坡又是車多,直覺就是不安全,自己也不曾想在窄窄小小多丘陵的地方騎車,或許是母子連心,牽動了「冒險基因」,於是開始嘗試向外延伸,再加上小哥哥的加持,兩個孩子如虎添翼似地在斜坡、巷子裡來回騎車,他們的動作似乎在告訴我:「媽媽,別擔心,我們騎得很好!」而我就像義交站在巷口,不斷地提醒他們注意車子和安全,更誇張的,他們竟然尾隨著一位騎捷安特的國中生,甚至想向他挑戰,證明自己也能騎上斜坡(陡度約45度),真是初生之犢不畏虎呀!(只有小哥哥騎得上來)
有鑒於此處車多路短,我建議他們在山上騎,廟那兒地比較平比較寬,也沒車,騎起來會更舒暢。由於到那兒要先經過60~70度的陡坡,孩子們排斥,我只好半強迫半獎勵,到了那兒,他們發現了山下騎車所沒有的樂趣,例如腳不落地的來回騎,之後才比較願意到此處騎車…
昨日,哥哥學圍棋,我和弟弟突發奇想騎腳踏車去接他,看見他們兩興奮且小心翼翼地騎在馬路上,臉上洋溢著幸福和成就,我知道我們又開啟了另一扇冒險之窗…
從此之後,他們愛上倒垃圾,那是充滿樂趣的差事,因為他們可以騎著腳踏車呼嘯…
自此之後,我和弟弟相約好天氣騎車去接哥哥回來,因為他們可以騎腳踏車探索更遠的地方…

Wednesday, January 06, 2010

2010年跨年煙火




從小到大,有兩次的新曆年跨年經驗。
一次在讀研究所時,和朋友在pup慶祝,
為了不掃興,點了一杯調酒,
無奈身體不配合,酒才下肚,
胃就開始翻雲覆雨,為那日的跨年畫上了一個難忘的句點。
十五年後,
因緣際會,
和老公約在辦公室看煙火,
孩子一放學,
就朝著台北101的方向前進,
唯恐太晚了困在車陣中。
這時的等待是漫長的,
用餐、寫作業、讀書、玩玩具還不足以打發時間,
能做的事,就剩下「等」…
等待是值得,
孩子們第一次的跨年,
獻給了台北101-曾是世界知名第一的高樓。
倒數前30分,
世貿附近,男女老少陸續走出了大大小小的建築物,
慢慢地、有次序地聚集在大馬路上,
雖聽不見談笑聲,空氣卻自動傳來了喜悅的氛圍。
倒數前5分鐘,
大家興奮的注視著101大樓,
無意間發現,
101大樓一層層的色燈
也在倒數…
倒數前1分鐘,
大家屏氣凝神的注視著101大樓,
霎那間,燈熄了,只留下幾盞不起眼的小燈,
還來不及思索的瞬間,
美麗的煙火,按照既定的程序,
劃破了天際,震撼了人心,
人們的熱情溫暖了13℃的寒冷街道,
大家看見了絢麗的煙火,
也感受到煙火釋放出的聲波,
耳朵不僅聽到了陣陣的巨響,透過建築物,也傳到了手,
是的,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願意忍受等待時的百般無聊,
我們的五官親身體驗了現場的震撼,
人生難得幾回醉,
就醉在這一次的煙火裡吧!



Ps1. 影片太大 無法上傳 只好用照片--倒數前和倒數後
Ps2. 2010年1月5日杜拜塔正式宣布啟用
Ps3. 101的煙火曾經停格了一些時間,我願意將他解讀成「停格,是為了看清楚Taiwan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