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une 06, 2010

破掉的燈泡真的無用嗎?


最近在敎小朋友電路的概念,用書商給的燈泡、電線、馬達等進行電路實作。有一次有個學生在操作中,不慎將燈炮打破了,當時的想法沒有太多,只是想要繼續完成電路實作而已,於是拿起掃把將殘骸掃掉,此時,有一位學生出聲了,她問我:「老師你為什麼不讓我們看破掉的燈泡?」當下覺得沒什麼不妥,於是回曰:「哦!好呀!沒問題,妳可以撿回來看。」這位學生於是就仿照好燈泡的接法,將破掉的燈泡接上,看是否有任何現象,結果她發現破掉燈泡的燈絲燒起來了,產生火光,隔兩三秒這燈絲燒成灰燼,就不再見到發亮的情形她這樣的舉動,對我而言有如當頭棒喝,此時才驚覺到自己為什麼先前沒有善用這顆破掉的燈泡,腦海裡頓時浮現了莊子的「無用便是有用」。
這次的事件引發自我反思:
1. 有時候會受限於課程進度,而忽略了隨機教育,因此錯失良機。
2. 偶而會陷入理所當然的思維中,以為自己懂得,別人也會懂;以為很平常的事,別人也習以為常;自以為不可取,認為別人也認同…
3. 學生的好奇心雖然偶而會影響進度,但卻是引發深入探究的動機。
經過這次的事件,我相信對這位學生必有深刻的印象,因為她透過自己的操作,發現破掉的燈泡和好燈泡不同,雖然現在的解釋她不盡然完全理解,但我相信日後只要類似的經驗或知識出現,她定能迅速連結這個難忘的舊經驗,而我們的教學不就是在等待這個難得的契機嗎!?至少對我是如此的。
事件補充說明:
1. 愛迪生發明有效電燈之前,曾花了數年的時間,請他的助理跑遍世界各地,蒐集各地的材料,將近一千七百種,ㄧ一測試,終於從中找到碳化的竹纖維,可以發亮較持久,進而使人類在夜晚有更多的照明…有趣的是愛迪生並不對一千多種的材質失望,反而是樂觀的說:「對燈絲而言,至少我明確知道其餘的一千多種是不適用的。」還有一次大火燒毀實驗室,他也很樂觀地說:「燒掉錯誤,我們又可以重新開始﹏」
2. 好的燈絲,玻璃內抽真空或充氮氣或充惰性氣體,以防燈絲氧化燒毀,可延長燈泡的壽命。

隱形大力士


起因:學校運動會時,看見許多的鋁罐,於是請學生收集幾個,準備在課堂上演示大氣壓力的威力...

現象:鋁罐被壓扁了???這是怎麼一回事?
作法:準備一個鋁罐,將燒開的熱水倒入鋁罐中,再將鋁罐中的熱水倒出來,迅速用黏土封住瓶口,靜置一會兒,就會看見鋁罐漸漸被壓扁了。
原理:鋁罐倒出熱水後,因水蒸氣漸漸凝結成水,導致鋁罐內漸形成真空,使得外部氣壓大於內部氣壓,由於壓力差產生擠壓的力量,因此鋁罐受力而變形了。
訣竅:
1. 鋁罐比鐵罐薄,效果較佳。想做誇張的現象,可採用沙拉油桶或大的汽油桶(鐵製品)。
2. 剛煮沸的熱水,效果最好。要注意安全,以免燙傷。
3. 只要能有效封住瓶口的物體就可以,封住的目的是不要讓氣體跑進去。
4. 外部澆冷水,壓縮的速度會變得更快、更明顯。
5. 可先讓學生用單手大拇指施壓,觀察壓縮的情形,學生會發現單手的力量並不足以壓縮鋁罐,進而了解大氣壓力的厲害。
補充說明:
1平方公分大小的面積約承受1公斤的重量,若有一個身高160公分,肩寬約30公分的人,其身體前後在地球上約各承受5000公斤重的力量。當過媽媽的,都知道手抱10公斤的娃兒,會覺得好重,更何況5000公斤重的力量,還好,我們的身體有七孔(眼耳鼻口),並未形成封閉的身體,要不然我們的身體可能就不堪設想了…

Saturday, June 05, 2010

真人博物館





今天又是深美孩子們一年一度成果展的大日子,四年級的真人博物館讓我大開眼界,在這裡,每個孩子就像電影「博物館驚魂記」第二集裡的3D人偶,按一下按鈕,他們就會向觀眾簡介自己扮演的角色,在這裡可以看見世界上古往今來的人物,有東方詩人李白、皇帝唐太宗、三國軍師孔明,也有西方的發明大王愛迪生、美國林肯總統、鼎鼎有名的萊特兄弟以及曾經叱吒歐洲的拿破崙等,約有四五十個人物在深美的舞台上展出,真是不勝枚舉呀!
透過老師的引導,孩子們配合課文的名人(偉人)傳記,先去圖書館或上網或看書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盡量不要和別人相同),若人數過多,則用猜拳的方式限制人數,輔導學生改選其他的人物,再來請他們就自己選定的角色,進一步的閱讀以便了解角色的故事背景和人格特質,除此之外,孩子們還自己製作道具和服裝,並準備一份演講稿,這使得平時的一分耕耘,終於有了今日一分的收穫。
在這裡,每個孩子都是主角、執行者,老師、家長不過是順手推舟的助手而已。
在這裡,每個孩子都展現自信,落落大方地詮釋自己選擇的角色。
在這裡,每個孩子有知性也有感性。
在這裡,每個孩子的表現都好棒!
真的,他們都好棒!讓我好期待來年的「真人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