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October 21, 2009

心得__蔡穎卿老師演講

由於幾位好友的邀約,將我從電腦前抽離出來,暫時離開了一堆數字遊戲,進而參加了一場家長會舉辦的演講。
穎卿老師是「媽媽是孩子最初的老師」的作者,那天她身穿著一件綠花白底的洋裝,顯得有點柔弱。剛開始,對於她的聲調,有些不適應,因為她是我遇過的人之中,講話非常非常慢的一個人,慢到可以在兩字之間插上一段話,都不為過,對於我們這種說話頻率很快的人,真是一種耐性的考驗。之後才漸漸習慣這種沒有情緒、沒有高低起伏的說話方式,雖然如此,從她的言談之中,總是可以吸取到一些教養的哲理。
穎卿老師談的觀念,雖然有些是老生常談,看她一付駕輕就熟的樣子,而我執行起來卻是不容易,例如:語言的力量,我們都知道人與人的溝通,正向語言的激勵效果絕對是遠大於負面語言,然而在生活中,我對自己的親人總是負面語言多於正面語言,孩子的爸曾經對我說:「哪有媽媽和自己的孩子吵架,而且還吵的臉紅脖子粗…」這一環節我做不好,ㄧ旦有些不愉快,就會將情緒掛在臉上,語氣也會變得很差,更別說耐性了,甚至還會遷怒。有時候,發覺自己比孩子還不如,孩子們被我罵了以後,可以很快的轉換心境,和我聊一些事,就像沒發生什麼事一樣,而我卻被那種負面的情緒帶著走,久久不能脫離…
比較慶幸的是孩子們的閱讀習慣被我們帶出來了,從老大兩歲起,我們經常唸一些故事給孩子們聽,孩子們在耳濡目染之下,即使沒有電腦、電視,也能怡然自得地享受閱讀的樂趣,有些父母會羨慕我的孩子可以自行閱讀書籍(甚麼類型都看),其實這樣的習慣沒有深奧的學問,那就是以身作則,長期營造閱讀的環境,孩子們自然就會拿起書本,享受「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美女顏如玉」…
我的街坊鄰居總是搖頭晃腦嘆氣地說:「我的孩子不愛讀書,成天只想著玩電腦、看電視。營造環境更難,因為孩子的爸,沒有電視,全身都不對勁…」,我的親人對我說:「孩子不愛讀書,所以要送她去補習班好好調教,讓她喜愛讀書…」,我的娘家,不是讀書的好環境,雙眼所及的淨是電視,連我們回去都有一種不想讀書的感覺,更何況長期住在那兒的人,這些我無法幫助他們,因為少了父母親的身體力行,孩子們要改變現有的習慣並不容易,除非他們經歷事件的轉折,有貴人的引導,還有,害怕孩子沒有競爭力,而送去補習班學習,我覺得有一點悲哀和無奈…
穎卿老師還有一個特質令我印象深刻,那就是創意廚房,她將廚房和親子教育連結在一起。三峽那兒有一家商業餐廳,她就是老闆,今年開辦了親子廚房,吸引了許多家長送孩子到她那兒學廚房的料理和禮節,這聽起來很新奇也很有趣,然而這又隱隱約約地透露出現代人的悲哀…現在的家庭大都是雙薪,父母親少有機會下廚,孩子們很自然地就沒有機會接觸與廚房相關的家事。因此穎卿老師的出現,帶給這群家長希望,ㄧ解家長們的飢渴…
我們的教育環境,總是充滿著一種不安的氛圍,大部分的家長會害怕自己的孩子沒有競爭力,所以經常補這補那,就連才藝的學習也都很功利,少有放慢腳步學著欣賞和培養興趣…我們的人生何其長呀!何必苦苦地追求這短暫的「優勢」呢?我選擇了在家帶孩子,因為我看過太多提不起勁的孩子討厭去安親班;我選擇了讓孩子依自己的興趣選擇才藝,不想學不勉強,因為我相信只要孩子願意,總有一天會主動學習;我選擇了適性學習,而非全能教育,因為我知道要達到全能全才,孩子辛苦,家長也辛苦…這讓我想起了一個故事,也就以這故事作為結尾吧!
有一位華裔商人,畢業於知名的哈佛大學。有一次到墨西哥度假,坐在岸邊欣賞著風景,當時河裡有位墨西哥男子,垂釣了兩三隻魚兒,之後這墨西哥男子就將這些魚拿到市集去賣,所得的錢就與親人吃喝玩樂,就這樣,日復一日…
華裔商人經過幾日的觀察,決定要給這位男子一些建議,於是他就與男子聊起了自己的身世背景,述說自己的厲害,同時建議這位男子提高效率,多釣一些魚,然後賺更多的錢,有了多餘的錢,就可以買一艘大船,有了大船,就可以捕獲更多的魚,然後賺更多的錢,有了更多的錢,可以開公司、工廠,做更多的食品加工…就這樣錢滾錢,像我現在就可以享受人生…男子聽了之後,就反問華裔商人:「我現在不就是在享受人生了嗎?」~~
THE END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