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有幸接觸偏遠學校的孩子,也很高興在此能盡情發揮「自然」專長的教學,短短的一學期,讓我對偏遠學校的優勢和限制有了更近一步的了解。瓜山是個小校,學生只有36位,目前一般最多12位,最少2位,師生比大於大校大班級,換句話說,每個孩子很容易受到老師們的關注,除此之外,在資源上,大都可以親自進行一人一套的操作教學,而且課程學習還可隨機調整和應變,在如此優渥的環境,是個非常適合進行森林小學的地方,然而為什麼整體的學習,卻不是特別的突出呢?這問題,就在我觀賞自己孩子的成果展之後,有了新的解讀。
小校固然有大校所沒有的優勢,然而有一好就沒有兩好,這樣的優勢同時也是學習上的限制,首先,偏遠學校的孩子,大多是隔代教養,重視教育的不多,以瓜山為例,每個班級都有免費的國語日報,然而主動看報的人寥寥無幾,只有老師交代或教導時,才會瞧一眼。我曾告訴他們:「你們很幸福,不需花錢就能看到國語日報,而我必須自己花錢才能擁有國語日報。」我的孩子不見得每個版面都會看,但是他們已經養成一個讀報的習慣…而瓜山的孩子呢?擁有寶貴的「礦產」卻棄置著!
其二,ㄧ個班級至多12位小朋友,全校36位,不包含教職員,表示他們接觸到不同背景的想法,最多36位,和一個約有900位學生的學校相比,若只取同年級的150位,大校學生所接觸的文化刺激將近5:1,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拿我兒子的成果展來說,他們三年級展出與戲劇相關的表演,有的是皮影戲、有的是布偶戲、有的舞台劇等等,孩子們親自操作的或許只有其中一種,但是在成果展的過程中,他們可以透過他人的經驗,了解戲劇的多元性,除此之外,來自不同的背景,激發出的創意和想法遠大於只有36位提供的意見,這就是人數帶來的文化差異,進而衍生出的文化刺激,小校對這樣的活動,大多是望塵莫及的。總而言之,偏遠的孩子,文化的刺激落後於都市的孩子,是不爭的事實。
雖然如此,偏遠孩子所保有的一顆心是純真的,或許是與大自然為伍吧!與市儈的都市孩子相比,又可愛的許多…我希望在這樣的小校裡,他們懂得覺醒,不要讓自己成為井底之蛙…也不要失去原有的純真。
Wednesday, June 17, 2009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