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April 25, 2006

畫畫



記得老大剛上中班時,曾要求我讓他參加學校的繪畫班(需繳費),我說我先去學校看看,若可以就讓你去.雖然我沒學過任何繪畫,但我認為繪畫本身是一種藝術,除了畫畫技巧的訓練之外,尚須培養審美的觀點以及文化的氣息,記得我曾在紐西蘭叢林散步(bush walk)時,看見園主收集了許多諺語告示牌並置於在園中供旅客觀賞,其中有一段話是這樣的:One who works with his hands is a labourer;One who works with his hands and his head is a craftsman;one who works with his hands,his head and his heart is an artist.我認為這段話應該就是藝術家的最佳定義,秉持著這樣的觀點,所以我就選了一天實地去看老師的教學現況,當然,答案在當下也很明確,我不知道孩子將來是否可以當藝術家,但至少我認為,身為家長的我有必要給予孩子一個能涵養文化藝術的環境和機會.所以我選擇再觀望...目前他就在家裡塗鴉,他酷愛畫機器人,槍,太空船等(受表哥影響很大)這裡的兩幅畫,就是他現在的畫風---卡哇伊吧

Thursday, April 20, 2006

窮人如何變成富人?

2006年4月16日星期日全家至朋友家拜訪,路途中老大問我ㄧ個問題:「有一個聰明人和一個愚笨的人,如何讓兩個人都變聰明?」,當我還在思考的時候,老大已迫不及待地說出答案:「讓聰明的人把會的知識敎給愚笨的人,這樣兩個就變聰明啦…」嗯!這問題的涵義很深,答案可以言簡意賅,也可以像申論題一樣長篇大論,因為這議題很有意思,所以我和老大以及小兒子打算在後座討論這議題,就在這時候,當司機的老公也加入了我們的話題,他問兒子們:「如果有兩個人,一個是有錢人,一個是窮人,如何讓窮人變有錢人?」老大想了一會,再加上老公的提示,他說:「有錢人分一些錢給窮人,如此他就有錢了」,老公聽了又問:「那窮人把錢花完了,還是窮人啊!所以只給錢有用嗎?」他又繼續說:「窮人為什麼會變窮人?首先必須了解他的生活習慣和背景,如果這窮人拿到錢,只是花錢去買酒,那他永遠不可能變成有錢人,因為他不懂生財之道,所以給錢並不能解決真正的問題﹏」老公甚至提到小時候很窮:「我和爺爺、奶奶及姑姑曾和另一個阿姨的家人ㄧ起生活過,阿姨給他們的孩子吃蘋果吃餅乾總是毫不節制,沒吃完也沒收起來,任蒼蠅在其上飛來飛去,從小養成了奢侈的習慣,反觀奶奶,奶奶給我們總是一兩片解解饞,剩下的冰起來,隔天再用,一盒餅乾至少可以吃一兩週,現在兩家的生活,截然不同,一個生活在社會的底層,一個生活在中產階級,為什麼會這樣,『教育』就是最大的關鍵,對於愚笨的人,他或許無法像聰明人一樣,至少讓他學會做人道理,懂得自理,窮人則要改變他的價值觀、生活習慣,才有可能過有錢的生活﹏」—我們三人在後座靜靜地聽著—
附註一:老公說的話無法字字句句一一如實寫出,只能依其大意寫出,所以老公若有任何要補充的,請回應吧
附註二:有錢的定義人人不同,就看你設定的層級在哪裡?但我相信生活的品質是否舒適、快樂應是必然的條件

Tuesday, April 18, 2006

打地鼠


嗨!你曾想過在水中打地鼠嗎?打地鼠?或許你正試圖想像我所說的打地鼠是哪一種?簡言之,那是一種在遊樂場所常看到的一種遊戲機,一種會不定時不定點伸出頭來考考你反應和注意力的遊戲機,也就是會讓你敲得很激動的那種東東,我們都知道這東東是利用電將地鼠或鱷魚推出或拉進,其原理算是一種比較簡單的機械裝置.那我們又是如何在水中享受這種遊戲呢?
話說前幾天小兒子和老大一起泡澡,他們都喜歡拿玩具一邊玩一邊洗,這天的玩具並不特別,一些漱口杯和幾根拆下來的椅腳,然而就在小兒子敲敲打打時意外發現,漱口杯會因浮力而上彈,又因為施力不均,所以彈回來的時間和位置會改變,而這種效果就如同打地鼠的遊戲機,因此他開始玩起了自創的打地鼠,玩的不亦樂乎,他的笑聲和樂趣感染了老大,所以老大也加入他的行列,只可惜浴缸不夠大,一個人玩還蠻能享受這種遊戲,但是兩個人就嫌擠,不論如何,這時候的孩童最能展現出非凡的創造力,好好把握吧!!

Thursday, April 13, 2006

藍空護照



2004年2月22日星期日
過農曆新年的前幾天,孩子的爸借了幾套漫畫回家看,其中有一套「藍空護照」,爲我們全家開啟了「太空」這一扇窗。
起初,我忙著大掃除,孩子的爸就陪老大一邊看一邊解說,讓他了解漫畫中的劇情,這故事主要是描述日本某貧民區的一些孩子因為能親眼看見火箭的發射,產生了當太空人的夢想,以及這些孩子如何完成夢想的心歷路程。故事中的人物個性、環境具有多樣性,因此造就了每個人不同的人生和成就,重要的是只要與太空有關的情節或畫面必有科學根據,內容雖偶而有暴力卻不失教人做人的正面意義,很好玩的是故事中的男主角—真上直進不畏艱難勇往直進的個性,很像老么,而他的好友青山空知博學多問,謹慎的態度很像老大,所以有時候孩子的爸會稱老大為空知,小弟則呼為直進,這兩個孩子頗能認同父親各自配對的角色。某天晚上哥哥要上廁所,怕黑不敢去,弟弟很自然地說:「弟弟是直進,很勇敢,弟弟帶哥哥去!」這種兒語,這種情境依稀猶記在腦海裡…
後來打掃了差不多,我也加入了他們的行列,大概是從第五集開始看的吧!我被作者那種敬業、科學實事求是的精神所吸引,再加上自己本身是學物理的,那種看到作者把科學的知識融入漫畫中,有趣卻不覺得枯燥甚是喜悅,我知道我喜歡上了這套漫畫,於是我就特別交代孩子的爸買下「藍空護照」這套書,因為它值得。
初二回娘家住了將近十天,大姪子有四、五本關於太空的書,我和大兒子一邊看漫畫一邊對照他表哥的書,尋找漫畫中的太空梭、火箭或太空站的圖案,想知道他畫的是不是和我們手上的書相同或相似,這件事大兒子很喜歡做,因為他經常可從此獲得成就感。這種現象可追溯到很小的時候,他還不會說話,經常看著廣告紙,尋找著相同的產品,然後拉著爺爺、奶奶、我或爸爸指給我們看,有一次他在廣告紙上看到了我們買的那款兒童腳踏車,拼命地指給我們看。又有一次爺爺在看報紙,他也看,過了一會他發現了兩張一模一樣的圖案(大人已不會去注意那樣的事),只是一個大一個小,而且還放在不同的版面,他這種發現的行為足足讓爺爺嘖嘖稱奇了好久。後來弟弟出生,吃的是優生奶粉,他看著優生奶粉的包裝,就這樣他看到了每罐優生奶粉都有「坐、站、走」的娃娃圖示,這時候他就會指著不同的奶粉罐,相同的圖示,說著:「一樣、一樣…」,後來這種行為演變成每到一個地方,都會去尋找建築物的室內設計圖或遊樂區的導覽圖,找出自己在圖上的位置,並對照周圍的人事物。看漫畫也不例外,去年夏天看「部長島耕作」時也是如此,甚至還把所有的漫畫一字排開,比較每一個封面,同或不同都逃不過那雙敏銳的眼,就連島耕作在法國的倫敦鐵橋、凱旋門也不放過。我知道這是他的遊戲,他的喜悅,因為他可以從我們這裡得到讚美。
話說回來,孩子的爸爲了驗證故事資料的真實性,特地上網查看「NASA—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後來因為他要上班,由我帶著孩子上網搜尋,就這樣我們從漫畫跳到了NASA的網頁,在這網站由我尋找、翻譯、解說…我們看到了火箭升空、推進器的脫落、太空梭衝破大氣層、進入軌道,以及探測車「MARS ROVER」如何藉由富有彈性的氣囊彈到火星上,這一切我以前都不曾仔細的看過想過,就這樣透過「藍空護照」我和兒子一起暢遊NASA。由於孩子所識的字還不足以看懂文章,更遑論英文的網頁。所以這陣子經常趁他們睡午覺的時候,先行上網查看有哪些適合又可吸引他們的,還好NASA本身就有分年齡層,所以省去了我相當多的麻煩,要吸引他們最好的方法就是給他們「games」,在這兒拼了「MARS ROVER」的拼圖,完成了「MARS ROVER」收集石頭的模擬遊戲,也玩了太空人降落於火星的遊戲,另外還選讀、翻譯了一篇「The Story of a Little Rock on MARS」的文章給他們聽,若這篇文章有聲音有動畫,我想我會愛死他了…
「藍空護照」的前兩三集有提到直進那群人玩水火箭的篇章,而我,教書的時候早有耳聞水火箭,想做卻沒空,沒想到竟因「藍空護照」燃起了做水火箭的慾望,就這樣,除了逛NASA網站之外,另一個任務就是要弄懂水火箭的原理,並且帶著孩子做出水火箭,我知道他們很有興趣,期待著水火箭能及時出現在他們的眼前,遇到這件事,我只能告訴他們慢慢來,先了解我們要什麼,再慢慢收集,首先我只要找到合適的網站,我就帶著他們一起讀資料(主要是大兒子),了解水火箭的基本構造、水火箭本體的製作過程有哪些、需要哪些材料,有機會我也帶著他們一起尋找製作水火箭的材料,讓他們知道作品要完成前至少該做哪些事,有些事是急不得的,就這樣踏出了水火箭的第一步…
「藍空護照」的效應不止如此,我們全家四人更利用週休二日出外閒逛時,尋找並購買有關太空的影集,本來孩子的爸想買的是「阿波羅13」,結果我們先看到的是「全面失控—RED PLANET」、「太空大哥大—SPACE COWBOYS」、「火星任務—MISSION to MARS」,本來我對影集不會看的很認真,然而為了找出影集與太空知識真實性的百分比,我和大兒子認真地看影集,他還找出了「太空大哥大—SPACE COWBOYS」中NASA的鳥瞰圖和「藍空護照」第七集中相似的場景,真是不得不對他豎起大拇指。看著這三片,談談影集中的人事物,也順便教他認識了英文字,這樣的發展,說真的,是我們史料未及的。除此之外,逛新學友的時候,偶然看見大陸新出爐的3D立體拼圖的模型中有太空人,火箭,登陸小艇,機械艙(服務艙),恰好一人一個,那陣子還不時的把弄著這些模型,拆拆裝裝好幾回...
這裡談三個小插曲︰一次是在娘家,本意想介紹這套漫畫給大姪子看的,結果他沒得到書中的精髓,反而引發了另一種效應,那就是在「藍空護照」的最後一集,綠川風子(女主角,也熱愛天文)被壞人綁架,露出豐滿的胸部,今年小三乳臭未乾的大姪子看到了這個畫面,狂笑了一陣子,這樣的笑聲吸引了天真的兩小表弟(也就是我兒子),以後他們看到了這樣,總要學大姪子那樣笑,而且還改編了一首歌—城門城門幾丈高,三十六丈高,騎白馬、掛腰刀,走進城門看奶奶…這樣的笑影響力可真是不小啊!!另外一次是在家中和大兒子一起看第五集,當中有學校的不良份子(小阪—繼續當壞人和菊池—後來改過自新)結合電腦、網際網路、手機、數位相機等科技產品透過不法的手法拍攝女孩子的寫真集,過程中出現了暴力的場面,我對著大兒子解釋是非善惡,有可為、有不可為,若非到不得已的地步,不使用暴力解決問題,事先不妨採取勸導、善誘等技巧讓對方改過,小兒子竟在一旁答腔︰「不用,直接給他一把槍ㄅ ㄥˋㄅ ㄥˋ就好了…」那時的反應是,孩子這麼小,思維竟然是如此…說真的,大兒子本性善良、天性純真,小兒子愛打人、咬人會欺負哥哥,我還真有點擔心小的…
大兒子很喜歡看幕後花絮,經常拿著安全帽、手套、背包,以及很像太空裝的衣服,擺出太空人的姿勢,不僅如此,他還會模仿劇照中人物的表情和動作,睡覺的時候還把那三套DVD放在胸前,只因為他很喜歡那種擁有的感覺。

Wednesday, April 12, 2006

慈母手中扇

這兩天,基隆的天氣時而悶熱時而刮風時而下雨時而清涼,溫差可相差五六度以上,讓人搞不清楚下一秒鐘天氣會如何變動,這樣多變的氣候真真是春天的寫照,她的多變可苦了大人,因為幼小的孩童很容易因氣候變化太大而生病.我家老大就是這種敏感的身體,氣管不好,鼻子容易過敏還會流鼻血(只要一感冒鼻竇炎就會很容易纏上他)所以遇到這種氣候就特別擔心他.
昨天晚上睡覺前怕他著涼,所以讓他穿薄長衣睡覺,未料沒隔多久,他開始喊熱,說真的確實是有些悶熱,於是幫他找了一件稍厚的短上衣就寢,希望他能一覺到天亮,可是好景不常,也不知過了多久,我只知道他後來一直在我身邊蹭來蹭去,還不時地發出哀怨加生氣的聲音,弄得我很不舒服,剛開始我問他:<你怎麼了?>他只是沒好氣地說<好熱,好熱>,遇到這種狀況他通常都是表現出我好像是他的仇人,問他什麼他都不太會表達問題出在哪裡,就好像一位失去理智的人,用溫柔的方式問他,他都聽不見,總是要人對他大吼或打他才會清醒過來,很傷腦筋...
後來沒輒,不想打他,所以叫他爸爸處理,他爸爸帶到浴室去,用毛巾擦擦他的身體,想讓他清涼一下,沒想到這時候老大就像失控的機器人一樣,拼命抓自己的身體,剛開始問他怎麼回事,他只是回答好熱好熱,後來在爸爸的處理之下,這時的好熱才改說好癢,就這樣被他折騰了一會,我拿了止癢的藥膏幫他抹上,希望能減緩他的不舒服,幫他換上新的衣服後,牽他回去睡覺,沒想到問題還是沒解決,又是熱又是癢,只好去客廳找一把扇子幫他搧風,這時已是凌晨二三點,帶著睡眼惺忪的身體回到床上當起了[黃香],他爸看了以後,隨性唸起<慈母手中扇,幼子額頭汗>,老大聽到噗嗤一笑,暫把煩惱拋開,就在我慢慢搧風的涼意中睡著了,直到天亮.
早上醒來,他爸興奮地把後續的詩改寫了唸給我聽:<慈母手中扇,幼子額頭汗,臨夜綿綿揮,意恐遲遲睡,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你說是不是很有意思呢?
說真的,好幾次遇到這種情形,我都不知所措,甚至覺得無能為力,因為老大的不舒服,我不知如何解決(溫柔地抱他,他會帶著怒氣推開我),而且常常會被他這種近似歇斯底里的行為激怒,變得很沒耐心,還好有他老爸在,得以解決困境,除此之外,還要謝謝他幫我做足三里的按摩(幫老大搧風的時候,覺得胃不舒服).

Tuesday, April 11, 2006

文化刺激


文化刺激是什麼?簡言之,就是父母在生活中讓孩童有機會接觸各種不同的文化,知識和經驗,也就是說透過各種管道或方法讓孩子有機會欣賞他人的藝術作品,聆聽古典音樂或閱讀書籍,在這種生活習慣下,孩童因耳濡目染而內化為個人的涵養,使其有較寬廣的眼界和資訊.一般而言,文化刺激越多,獲得的資訊越多,反應越快,越能表現出獨立見解的一面,將來在工作上成功的機會也較大.因為文化刺激有這樣的影響力和好處,所以我會儘可能地提供各種機會給予我的孩子.你呢?你是否讓自己的孩子有文化刺激的機會?你是否充分給予文化刺激?
我認為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陪他們看以及說給他們聽各類的書籍,不論是漫畫,童話故事,札記,專業書籍,或散文小說等,內容囊括科學,行為規範,宗教,各國的民情風俗,藝術或音樂等,無形中他們或多或少都吸收了書中所傳達出來的訊息,在家除了閱讀的刺激外,玩具也是很重要的,藉由操作可以讓他們有組織,建構,空間等概念,光是積木就有很多種例如幾何積木,工程積木,電子積木等,每種積木都有他們的特色,善用其特質,可以收穫匪淺,其次是帶他們去參加各種的藝文活動,除了可以欣賞他人的作品外,還可讓他們了解別人的生活型態.另外,博物館也是我們會去參觀的地方,藉由展示,可以讓孩童親自操弄工具或儀器,建構他們自己的科學觀.總而言之,讓孩童有足夠的刺激,父母是很重要的引導者,不論有多忙,父母一定要參與,若只是讓孩子自行摸索,效果有限.另外善用周邊的資源,都是很好的機會,為了孩子,你留神了嗎?千萬別錯過喔!

Monday, April 03, 2006

小孩第一次賺的湯姆熊代幣

這陣子為了考丙級素食證照,每個星期日我都要上一整天的課,這樣的日子大約進行兩個月左右,所以老公這段時間,每到星期日就得當起一天的全職主夫照顧孩子.老公真是辛苦你了.
上禮拜老公帶孩子去湯姆熊玩電動(有選擇性),帶回了四張圖畫紙,上面寫著只要完成著色,一張圖畫就可免費獲得五個代幣(一人最多只能畫兩張).就在昨天,我和往常一樣又去上課,孩子交給了老公,據老公和孩子們的說法,他們倆很認真地畫了一整天(大約進行4-5小時)這樣的時間對6歲半和將近五歲的幼兒為時不短,不論他們畫得好不好,這樣一筆筆著色的精神真是值得嘉許,他們為自己賺到生平第一次的代幣, 而我們也看到了代幣所發揮的作用,所以善用周遭的資源,將會有令人意想不到的好處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