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May 20, 2009

吸管笛






今天「教」學生用吸管吹笛子,做法很簡單,只要將吸管截ㄧ小段,ㄧ端剪成三角形,就可以吹出聲音了,然而問題來了,做很簡單,但吹出聲音就不容易啦!(註:不是一般氣流的聲音,聲音稍高一點)說真的,到今天早上為止,我是那種有想法但吹不出聲音的老師。在課堂上,每個孩子都認真的試吹他們吸管笛,雖然剛開始大家都有挫敗的感覺,但令人訝異的是,他們都不輕易放棄,漸漸地,吹笛聲就開始此起彼落,他們一個個掌握到了技巧,很奇怪的,它就像量子化的東西,ㄧ旦吹成功ㄧ次,吹成功的機會就越來越大,甚至可以開始玩一些把戲。學生還是很厲害的,於是我開始向他們學習吹的技巧,只可惜一節課過去了,我還是不會吹。每個學生領悟的技巧,有些許的差異,然而這種東西,似乎只能意會而不能言傳。當然,還是有些同學暫時無法抓到訣竅,因此而感到沮喪,甚至想放棄,此時我都會勸他們不要失望,因為我也一樣!知道這玩意兒久已,但從未認真玩過,今天為了自己,也為了一些學生,於是我就從瓜山回來的路上,ㄧ路吹著自製的吸管笛,試著摸索那種感覺,最後,終於讓我吹出聲音來了!真是皇天不負苦心人呀!耶!萬歲!要吹出聲音,首先,要將三角形端壓扁,兩頰不要鼓起,兩嘴閉合,找出適合的角度和位置吹出氣體,此氣流會振動吸管,這樣就可以吹出聲音了。ㄧ旦掌握到這技巧,是不需要太費力,也不會覺得臉紅脖子粗。根據自己吹的經驗分析,ㄧ開始吹出的氣流,若沒有產生振動,那就不會成功,所以透過這個活動,可以幫助我們認識聲音的傳遞,必須透過振動。除了吸管,早期童玩裡,有人利用樹葉或蘆草桿來吹,透過這些玩意兒,陪伴他們度過歡樂的童年。更甚者,厲害的人物,只是一張紙就可以吹出聲音,還有人光是靠自己的嘴巴就能演奏美妙的曲子,我的身邊不乏這樣人物(俊男美女唷!),剛好,藉著這個機會將他們一一找出來播放給大家聽聽。感謝這堂課,感謝我的學生,讓我有機會在聲音的領域裡,再往前跨一步!!

後記:
有時人會將自己標籤化,比如說:我的音感很差,所以常自嘲自己是音痴,因此請求音樂老師試吹紙片幫助我教學,而自己卻未試就已認定自己吹不起來.事隔數年,為了激勵學生能吹出聲音,所以就自掏腰包請吹出紙片聲音的人喝思樂冰,未料,有些孩子試幾下就輕易上手,此時,雖然荷苞在縮水中,然而心中也開始產生疑問:吹紙片似乎沒有想像中的難?回家是否該試一試?
回家後,我真的很認真的試一試......這才發現,這真的不難,是我的心阻礙了這個行動,是我的心讓他變難了,所以在未作任何一件事之前,最起碼要給自己一次機會,不要輕言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