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學測後的第二天,大部分的孩子都已鬆懈,有的看影片,有的看漫畫,有的玩牌,有的下棋,有的看小說,有的玩益智遊戲,有的發呆,還有代工...想唸書再衝刺的學生寥寥無幾,大概要等到成績揭曉後才會有另一個小小的波動!這時候上課是比往常輕鬆,但卻有不紮實的感覺,因為看到的現象與心中的期望有很大的落差。雖說人各有志,一次的學測也不代表人生的全部,然而心中還是希望孩子們多花一點時間在有意義的時間上,畢竟歲月不待人,逝去的時光,難以捕捉,而這樣的心情,這樣的期望,有多少的學子感受的到呢?或許他們能感受到,他們也想改善,然而散發出來的腦波,似乎告訴大部分的學生:放鬆吧!不要想太多!收到成績再打算!?就這樣大部分的學生無所事事地一天過一天~我覺得這段時間自己好像保母,主要的任務是注意學生的安全(依比例算,全國將近一半以上的中學生大概是這一類)
放鬆,我不反對,有適當的休息,才有辦法走更長遠的路,然而我看到的是無目標的放鬆,他們不知要如何?心中沒有明確的燈塔,只是隨波逐流,現在的孩子還能讓我們諄諄教誨的,大概算是稀有動物吧!因為大多數人喜歡選擇不經大腦思考的事來做,這些遠比寒窗苦讀十年來的輕鬆,除非現實困境的生活逼迫他們選擇,否則要改變現況,可能比登天還難?!
有一個學生(稱呼A),將媽媽代工的電子零件帶到學校幫忙做,周遭的同學看到了,也來幫忙,雖同是國三生,卻是兩樣情,A同學本來是想為家裡多賺點錢,所以帶到學校,這樣的舉動吸引了同學來幫忙,當然同學的幫忙展現了熱情,但換另一角度來看,這是因為他們沒做過代工的事,所以好奇幫忙做,這種種就是一個「鮮」字,一袋1000個只有200元,媽媽做一天也只有300元,這樣的代工,花的時間長(我估算過_花了30分鐘只能賺10-20元),得到的錢卻是這麼微薄,他想謝謝同學的幫忙,卻是無能為力,只能心存感念。 有時想想,為什麼學測要選在這時候?老師無法正常教學,而將近三分之二的孩子無所適從,這樣的空窗期看不出好處在哪?辦教育的目的是什麼?讓知識變為賺錢的工具?抑或藉著知識顯示自己的文雅?還是透過知識完成自己的理想?姑且不論目的為何,我們的教育以這些狀況看來,還是走上考試主導升學!!更慘的是,大部分的人並不願再多花一個月的時間充實反省....不過很意外的,這段時間成了我和學生談心的時段,藉由遊戲和代工我可以更清楚他們的生態.
ps1很高興有些孩子在這過程中慢慢地回頭,找出自己的生機。
ps2 當我在感嘆教育不知為何物的時候,老公提出不同的看法:他認為孩子在學校總比在外面好,因為學校比較單純,在課堂上,孩子可能發呆好一陣子,但可能會在某瞬間將我們的話吸收進去,而這樣的話再潛移默化為個人的價值,雖然教育無法立即顯現效果,但總比讓他提早接受社會大染缸來的好,只要有機會向善向上,什麼都好,什麼都不遲~~~~